【 信息发布时间:2022-07-28 阅读次数:】 【我要打印】 【关闭】
近年来,宁波坚持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认真贯彻《宁波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条例》,坚持制度先行、突破创新、主动服务,持续拓宽多元化服务边际,推动全市公共资源交易不断向纵深发展,为投资项目又好又快地落地提供支撑和保障。今年1-5月,市本级完成各类公共资源交易项目466个,交易额157.5亿元,同比增长153.2%。
一、坚持制度先行,夯实“数字化”建设基础。自2020年《宁波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条例》实行以来,紧紧围绕条例明确的“进场登记、信息发布、专家抽取以及场地保障”等职能定位,不断建立完善各项平台服务制度,制定出台《宁波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数字档案管理暂行办法》《宁波市公共资源交易见证服务暂行办法》,修订完善《宁波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评标区管理规定》《宁波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投标保证金办理人员职责分工及内部工作流程》《宁波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公共资源交易服务费办理人员职责分工和内部工作流程》等相关制度,通过制度集成创新进一步规范各类业务办理流程,为“数字化”建设提供依据。
二、坚持突破创新,突出“数字化”改革亮点。建设完成“公共资源交易数字见证及数字档案管理系统”,迈入交易项目全流程数字化见证、在线数字公证、交易档案全维度数字化管理的新时代。一是采用“区块链”技术对各交易环节产生的数据进行固化,确保电子数据、文件信息内容准确、不可篡改、全程可溯;对接音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开评标过程的在线见证;应用自动化系统完成全过程资料的分类采集、目录化管理和数字化保存,实现开评标音视频等大容量数据资料的长期保存。二是对接宁波市司法局“公证E通”系统实现在线公证,公证机构在取得交易中心授权后,即可在线获取需要公证项目的基本信息、交易主体信息、公告公示时间节点、不见面开标后台数据、人工操作日志等数据信息,并在存证平台形成固定证据,在保密前提下满足“不见面”开标模式下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的公证需求。三是在市本级平台应用的基础上,对各县(市、区)公共资源交易分平台全面开放系统应用权限,按照时间节点分三批次推广应用,实现“市县一体化”推广应用,提升公共资源交易档案数字化管理水平。
三、坚持效果导向,提升“数字化”服务体验。一是建设评标区人员智能管理系统,将进入评标区人员细分为3大类32小类,全时段不限次数、开评标时段有限次数、指定时段单次进出的不同权限等级,由门禁系统实现智能分级管理和电子签到登记,解决了以往纸质签到、人工登记繁琐的问题,确保评标区现场人员进出安全便捷、轨迹实时留痕。二是打造标准化公共资源交易场景,建成并应用4个不见面开标直播间和1间标准化远程异地评标室,截至目前,共实施了593个不见面开标项目,累计减少了9838家次市场主体到场,有效降低企业交易成本。三是创新应用数字人民币优化服务,充分发挥全国第三批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优势,开发订餐小程序,开通数字人民币支付渠道,打通与平台进驻银行、收款单位的支付数据接口,实现了银行、收款单位以及交易中心三方流水信息实时同步,进一步优化评标区订餐服务工作流程,有效减少相关纠纷,成为省内首例数字人民币支付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内的应用。
四、坚持服务企业,加大“数字化”融合力度。聚焦公共资源交易数字化改革“降本减负”作用,加大对工程建设项目投标企业的减负力度。一是推行保险保单、银行保函、融资担保保函替代现金缴纳投标保证金。以保险保单为例,企业以千分之三的费率向保险公司投保,以保证保险保单代替现金缴纳投标保证金,即可向招标人提供保证履行投标的担保。截至目前,投标企业采用各类保函保单方式替代投标保证金的比例达70%以上。二是实现各类保函在线办理。按照“数字化+保函服务”理念,实现公共资源电子交易系统与保险公司、银行、融资担保公司业务系统对接,实现各类担保业务的“一站式”在线办理。2021年度,投标企业共办理各类保函保单5.1万单,较上年增长25.4%;减少投标保证金占用资金140亿元,大幅节约了投标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