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七年文化工作总结
2007年,嘉兴市文化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市打造人文嘉兴的决定》和《嘉兴市文化大市建设2007年行动纲领》,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加快发展社会文化事业,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和图书馆乡镇分馆建设方面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开放博物馆“沃土嘉禾”基本陈列,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组建执法支队第三大队,全面推进各项文化工作。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一是领导重视。10月中旬召开了我市近几年来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一次全市性农村文化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并出台了《中共嘉兴市委 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嘉兴市乡镇文化站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二是巩固发展农村文化阵地。南湖区东栅街道等7个镇(街道)荣获2006年度“浙江东海文化明珠”称号。6个行政村、2个社区被评为2006年度浙江省文化示范村、社区。全市村级文化阵地平均建成率达88.8%。5月中旬,制订出台《关于开展嘉兴市村(社区)文化示范中心(室)创建活动的通知》,在全市部署开展嘉兴市村(社区)文化示范中心创建活动。三是加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2月份,市政府下发文件明确了2007年全市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设的具体目标、工作任务、服务要求和实施时间,并召开工作会议。
——文化活动内容不断丰富。成功举办2007中国·嘉兴江南文化节开幕式暨“中信之夜·闹元宵”活动、第二届江南民间文化保护与发展论坛、第二届嘉兴市农民文化艺术周、“中国移动之夜”嘉兴市民中秋赏月文艺晚会、第二届嘉兴市老年腰鼓舞大赛、2007中国·嘉兴江南文化节闭幕文艺晚会、首届嘉兴市“石榴奖”校园文化艺术节、中国原创小说年度排行榜颁奖暨座谈会、曲艺家姚祖怡从艺四十周年获奖作品展演和嘉兴市“余新杯”中小学生美术、书法、摄影大赛等文化活动。举办美术、书法、摄影活动和展览30多次。完成原创音乐作品《运河之歌》,并在国家级刊物《歌曲》杂志上发表。积极参评全国第十四届“群星奖”评奖活动,音乐小品《喜车》、少儿越剧小戏《少年茅盾》、钹子书《开开心心放炮仗》参加全国第十四届“群星奖”评奖复赛选拔,其中少儿越剧小戏《少年茅盾》荣获全国第十四届“群星奖”创作奖。据不完全统计,我市获得省级以上荣誉的各类文艺作品128件。完成2005年度嘉兴市文学艺术成果奖评奖工作,共有34件作品获奖。编印了市第六次党代会摄影画册《和谐嘉兴》和《走进新农村嘉兴市美术作品集》。继续实施“双百、双千、双万”工程,市区电影放映300场次,市区广场文艺演出136场次,农民文体团队1980支,戏曲歌舞下乡演出1660场次,电影下乡12921场次,市县两级图书流动38万册。大剧院完成高雅艺术演出50多场次。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水平不断提升。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积极开展了第三次全国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的前期准备工作,召开了全市性会议,制定了实施方案,成立了普查领导小组。启动大运河保护申遗工作,组织专门力量进行了运河沿线嘉兴段文化遗产的调查与数据库建设工作,完成了第一阶段工作。会同规划部门,编制了《京杭大运河嘉兴段保护利用总体规划》。市级文保单位朱生豪故居修缮竣工,在确定故居陈列大纲的基础上,举办了“朱生豪故居修复开放仪式暨莎士比亚学术研讨会”。依法行政,处理了长虹桥桥墩被撞事件,并对损坏部位进行了修缮。《沃土嘉禾——历史时期的嘉兴》基本陈列对外开放,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启动了文物藏品数据库建设。博物馆评估定级试点工作进展顺利。文保单位“四有”工作取得新进展,长虹桥、南河浜遗址建档工作完成并通过验收。文物保护的社会关注度进一步提高,在“见证历史,传承友谊”活动中,韩国晓星集团向金九避难处捐赠人民币100万元。举办第二个“文化遗产日”嘉兴市文化遗产保护宣传系列活动,内容包括嘉兴市原生态民歌、曲艺演唱会、嘉兴市民间剪纸艺术精品联展、“运河——我们的母亲河”嘉兴市运河文化实物图片巡展、嘉兴市文化遗产征文大赛和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授牌仪式等。建立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体系,全市共有142个项目列入县级名录。南湖区七星镇等11个镇(街道)被市政府命名为首批嘉兴市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秀洲区等6个县(市、区)完成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申报工作。平湖派琵琶演奏艺术等10个项目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示名单。嘉善田歌等11个民间艺术项目完成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工作。海宁市硖石灯彩民间艺人陈伟炎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社会文化事业不断推进。文化市场管理机制不断完善,文化市场监管力度不断加大,文化市场繁荣发展,为构建和谐嘉兴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广播电视事业和新闻出版事业的加快发展,促进了文化事业再上新台阶。
文化市场规范有序。认真开展“扫黄打非”、“反盗版天天行动”和音像市场专项整治宣传周活动。制定和完善多项措施,进一步加强对网吧市场和网络游戏的监督和管理。据统计,全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机构共出动检查12039人次,检查经营单位31379家次,受理举报330起,处理案件211件,取缔无证629家,收缴非法音像制品130147件、非法书报刊37941册。积极开展创卫工作,改善文化市场经营环境。专门成立了文化市场创卫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网吧、歌舞厅创卫工作的指导、督促和检查。目前,各场所的环境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网吧、歌舞娱乐行业的整体形象有所提升。为加强市场监管,提高稽查频率和执法效率,在原来两个执法大队的基础上,成立执法支队第三大队。
文化市场繁荣发展。加大了对网吧的管理,严格控制网吧总量,着力推进网吧存量市场结构调整,市本级200台电脑以上的网吧达27家。开展文明星级网吧创建活动,不断提升网吧服务水准和行业形象。积极引导娱乐市场向规模大、品位高的方向发展,市区现有13家大型娱乐场所。加强演出市场管理,严格审批,严把准入关,特别对组台演出、演艺吧演出加强完备报批、备案手续。加强了音像、出版物市场管理,认真贯彻《音像制品批发、零售、出租管理办法》,结合“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采取多种宣传形式进行“保护知识产权,打击侵权盗版”的宣传。重视农村演出市场的培育发展。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和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开展文化市场管理评估工作。
广播电视事业稳步发展。完成全市6个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节目传送业务许可证换发和全市120多家境内外地面卫星接收用户的年度审核、换发许可证等工作。做好中央和省统一部署的地面卫星接收设施转星调整和违规播放境外卫星电视节目专项整治工作。协调参与全市广播电视“反插播”演练。协同有关部门主持制定我市新一轮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实施办法。进一步修订并提出嘉兴市广播电视监测中心建设方案。实施“零报告”制度,做好重要节假日、会议等重要播出保障期间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协调、落实工作。组织好嘉兴市广播电视政府奖的评选,在省级广播电视政府奖评选中,我市已获奖60个,其中浙江省广播电视品牌建设奖3个,一等奖8个,二等奖10个,三等奖21个;浙江新闻奖一等奖3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9个。
新闻出版事业加快发展。认真开展对出版物零售单位年检换证工作,目前全市共有出版物零售单位共380家,停业注销114家,23家未申请年检登,28家新开单位免检登记;举办了两期初级出版物发行员培训班,提高了发行员队伍素质。开展换发印刷经营许可证工作,对在换证过程中发现的违规企业进行整改,通过换证理清了印刷企业的数量,掌握了印刷企业的布局。加强服务,做好印刷企业审批工作,目前全市新批印刷企业84家。全面落实印刷业《五项管理制度》,使制度“上墙”,确保印刷活动的规范。开展推进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确定了33家企业为嘉兴市首批推进使用正版软件企业。
——建设先进文化的能力不断增强。进一步抓好局党委中心组和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教育,健全学习机制,创新学习形式。组织开展“情系百姓·以文化人”作风建设年活动。以开展“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为抓手,通过提升文化窗口单位服务质量,组织开展文化下乡进社区系列活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等有效手段,全面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和机关作风建设,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努力实现作风的进一步转变。组织开展全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队伍规范化管理和作风建设年系列活动,具体内容包括军训、法律法规知识竞赛、模拟执法、交叉执法、案卷互评、执法文书规范化等六项活动,切实提高了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提升了执法队伍的内在素质。按照“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要求,深化对图书馆、博物馆、群艺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做好电影公司、演出公司改制单位人员经费结算工作,确保职工费用到位。做好财务管理、职称评定、保密信访、公文信息、后勤保障等日常工作。做好基层党、工、青、妇、团组织建设。发挥工会作用,开展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