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卫生健康委员会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2022-11-24 浏览次数:2020年,市卫生健康委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重要讲话和省委十四届六次、市委八届九次全会精神,自觉对标“重要窗口”中最精彩板块的新目标新定位,以持续提升发展能级为目标,全力打造人民满意的卫生健康事业,取得了显着成效。医养护智慧服务型医养模式被国家卫生健康委作为全国医养结合典型经验通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评价位列全省第一;“健康浙江”考核连续两年列全省第二;在首轮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我市4家市级医院全部进入A等级,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一、2020年主要工作
(一)慎终如始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卫生健康委的精心指导下,全市卫生健康系统第一时间构建统一高效的流调、救治、防控体系,严格落实“四早”要求,以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措施,与全市各级各部门一道筑起精密智控、联防联控的“铜墙铁壁”。嘉兴成为复工最早、经济复苏最快的城市之一,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以来,面对境外疫情暴发增长的态势,面对国内人员流动性和聚集性增加带来的风险,面对秋冬季各类呼吸道传染病高发的叠加挑战,全市卫生健康系统以慎终如始的责任感、使命感,全力备战、严阵以待,因时因势调整应对措施,抓紧抓细抓实常态化防控各项任务,织密人民健康“防护网”。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状态下,坚持队伍不散、机制不变、力度不减,防控专班“一办五组”保持常态化运转,卫生健康部门继续承担防控办职责,在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上专题汇报秋冬季疫情防控工作,提出建议;分管副市长每周召开例会研判部署,进一步压紧压实责任。
二是夯实基层基础。全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发热门诊实现全覆盖。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建立发热门诊出院留观患者追踪管理流程,出院留观患者信息第一时间推送到相应镇、街道,及时跟进后续隔离措施。按战时30天用量储备医疗防护物资。核酸检测机构增至39家,日检测能力1.8万人份;按照5-7天内完成辖区内人口最多的县(市、区)全员筛查的标准,组建核酸检测机动队,确保大范围核酸检测准备到位。
三是全力救治患者。统筹市县两级医疗卫生资源,合理布局定点救治医院、后备医院等,做到全市联动、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精准施策、闭环管理。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四集中”原则,第一时间成立市、县、医院三级专家救治组和五级专家组。对确诊病例采取“一人一策”的精细化管理和治疗。发挥中医药在新冠疫情防控中的作用,累计对医务人员和一线防控人员使用中药预防方5.7万贴,我市诊治的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全部实现早期中药治疗。
四是守牢入浙大门。根据省委省政府要求,3月7日-4月2日,迅速建成启用嘉善大云境外来浙人员省内临时中转点,24小时值守确保高效、安全、顺畅运转,工作得到国务院疫情防控督查组有关领导和省领导视察肯定。自8月3日起,先后按照“7+7”“3+11”模式,做好上海空港口岸入境来浙人员转接隔离工作。
五是常态守好小门。持续抓好重点场所、重点人群日常监测、精密智控。依托智慧赋能守好小区门,全市建成“智安小区”1504个;全面启动“智安医院”建设,严格落实住院患者和陪护人群健康监测,大力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切实守好医院“小门”。对每一例确诊病例所在县(市、区)的所有村(社区)全面深入开展密切接触者排查和流行病学调查,精准到户、定点到人。
六是落实健康指导。成立驻校、驻企健康指导员队伍,科学指导复工复产复学,“精准十法”“六大员”等做法在全省推广,获国家卫生健康委“健康中国”点赞、《健康报》专题报道。常态化指导公共场所有序开放,全力做好重大活动、重要会议保障,全市未发生因疫情风险导致复工复学、复市复游中断。
(二)聚焦聚力打造健康中国样板地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市委张兵书记对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爱国卫生运动、健康嘉兴等多项重点工作亲自谋划、亲自推动。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全力贯彻落实,精心谋划、强势推进。
一是最大范围开展全生命周期心理健康服务。构建社会心理服务社会、校园、单位、医疗、应急“五张网”,启动校地合作培育人才,创设全国首个公益互动心理服务线上平台,与“微嘉园”跨界融合。开展新冠肺炎防控隔离人员心理援助,组建市县两级心理应急干预队10支、心理顾问320人。升级打造全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信息平台“嘉心在线”,292名心理顾问入驻。
二是最高规格持续推进城乡爱国卫生运动。提炼“清、整、治、改、健、提”爱国卫生运动六字诀,全市9.26万微网格、百万志愿者投入到“用爱擦亮城市绿色本底”大运动,全方位清除卫生死角。国家卫生镇创建比例85.71%,位列全省第一。市级卫生村创建实现“满堂红”,省级卫生村创建比例88.71%。农村卫生户厕和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100%。创新开展病媒生物防制“社区(村)自治”,嘉善天凝镇洪溪村开展省级无蚊无蝇村建设试点并获得全省首个省级无蚊无蝇村命名。全省“无蚊村无蝇村”建设试点现场会在我市召开。
三是最深情感密织“一老一小”健康守护网。扎实推进医养结合、安宁疗护等国家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全过程管理医养结合新模式,省人大医养结合、长护险工作座谈会在嘉兴召开。浙江日报整版报道《嘉兴医养结合,托起“最美夕阳红”》。湖州、义乌、丽水等地纷纷前来考察学习嘉兴。确立嘉兴市产前筛查诊断管理中心,进一步加强产前诊断等母婴保健技术管理工作,逐年提高产前诊断率。加快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成立市级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实训基地,组建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精英师资团队,新增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22家、托位807个,提前超额完成省民生实事任务。
(三)唯实惟先推动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系统布局和整体推进各项改革,让各项改革相得益彰。
一是持续深化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以打造更安心、更舒心、更省心、更顺心、更暖心的“五心服务”品牌为导向,从规范诊疗模式、改善就医环境、深化智慧服务、强化医防服务、提高集成水平等方面入手,努力破解群众看病就医的痛点难点。发展智慧医疗,推进医疗费用移动结算、无感支付。打造嘉兴市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汇聚全市健康数据50多亿条,提供医疗机构数据调阅100余万人次、远程会诊2.5万人次。深化“我的健康”查询,推进全生命周期线上健康服务,“出生一件事”掌上一站通办实现市域全覆盖、“零次跑”。召开嘉兴市深化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就医体验大提升行动现场会。
二是加快建立整合型医疗健康服务体系。持续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全市13个县域医共体进一步融合发展,逐步形成“一县一品”。桐乡市优化医共体转诊机制建设;海盐县建设医共体中心药房,医共体总院的一个病区开设在分院;嘉善县推进“数字医共体”项目;平湖市打造医共体“医康养一体化”模式;海宁市强化基层医疗机构疾病防控功能。在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下发的“达到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名单中,我市有5家县级医院上榜。进一步加强城市医联体建设,嘉兴市第一医院全面托管王店人民医院,嘉兴市中医医院托管大桥镇卫生院,支持嘉兴市妇幼保健院托管南湖区妇幼保健院。南湖区城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功入选“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启动中医医联体“薪火工程”,通过发挥嘉兴市中医医院优势力量带动区域中医药服务传承创新。开展2020年嘉兴市名中医、基层名中医、中青年名中医和中医新苗培养对象评选。
三是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累计与60家医疗卫生机构合作,共建210个合作项目(含8个院士工作站、48个联合诊疗中心,市急救中心成功创建为“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嘉兴协同创新平台”),开设600余个专家专病门诊,开展高难度手术4万余台,惠及群众超69万人次,节约费用约5.7亿元。市政府与上海市卫生健康委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将在卫生健康全领域开展合作。市级三甲医院以最高500万元资助标准向全球英才广发“求贤令”,聚力打造长三角卫生人才集聚“强磁场”。嘉善县、平湖市、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上海市青浦区、松江区和金山区等7地卫生监督所党支部签订《长三角区域七县(市、区)卫生健康监督毗邻党建一体化发展合作共建协议》,以党建引领推进执法一体化联动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虽然2020年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对照“争当高质量发展典范”和“打造健康中国样板地”的标准,还有不少问题和差距。比如:我市每千人医师数、护士数多年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排名靠后;公共卫生应急体系还存在薄弱短板;县域医共体、城市医联体的好经验好做法总结提炼不够等。
三、2021年工作思路
2021年,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将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格局再放大、标杆再拉高、决心再彰显,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和建党百年两大机遇,积极争当一体化发展先锋,奋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典范,为“五彩嘉兴”增光添彩,为嘉兴市打造“重要窗口”中的最精彩板块贡献卫生健康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百年。
(一)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继续抓好上海空港口岸入境来浙人员转接隔离工作。强化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严格落实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精密智控,以人员、设备、设施、物资、能力的“五个到位”,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修订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及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方案。强化市级疾控机构科学研判和科研创新能力,提升县级疾控机构现场调查处置、实验室检验检测和对基层的技术指导能力。
(二)高标准落实首位战略。依托医疗接轨沪杭先发优势,推动长三角医疗资源共建共享。主动对接长三角、省级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探索委市共建区域医疗中心(分中心)或重点专科(专病),努力在康复、眼科、麻醉等优势学科实现突破,把提升疑难重症诊治和重大事件医疗救治能力作为检验医学高峰建设转化力的直接标准,促进医疗服务“建高峰、强能力”。全力支持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嘉善片区建设。以人才“智高点”抢占发展“制高点”,强化“名医到嘉”工程,加快人才培育,提升临床技术水平。深入实施医学硕博人才、紧缺人才、高端柔性引才三大“倍增行动”,加大对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基层卫生人才、优秀毕业生招引力度,加快补齐卫生人才短板。
(三)高能级推进健康嘉兴。持续健全健康嘉兴建设长效科学的动态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高品质打造生命健康全周期管理嘉兴模式。对健康嘉兴建设中重点难点工作,坚持源头堵、过程抓、结果倒逼,各施其策,逐项攻坚。大力推进健康城市(县城、村镇)建设,开展健康社区、健康家庭、健康单位、健康企业创建。启动新一轮国卫镇创建工作,力争成为全省首个国家卫生镇“满堂红”地市,省级卫生村创建力争达到“满堂红”。创新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继续开展“无蚊村”、病媒生物防制示范建设。完善“嘉心在线”平台,开展“寻找幸福嘉兴人活动”,制定幸福嘉兴评价指标,发布幸福嘉兴指南,深化全民健身健心模式,进一步提高公众对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的知晓率。深入实施母婴安全行动计划,推动孕产期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开展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单位创建。
(四)融合式发展智慧医疗。做好“惠民、惠医、惠管理”向“慧民、慧医、慧管理”升级。打通上下左右信息壁垒,推进“智慧医疗”向“智慧健康”拓展延伸。打造无缝衔接的全流程线上线下健康服务,实现预约、挂号、诊疗、支付、取药、查报告、查发票、在线咨询、在线问诊等全流程线上服务。加快推进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促进健康大数据分析运用。推进基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医疗机构与疾控机构间的跨机构、跨领域、跨区域的卫生健康资源共享与业务协调机制;加强与大专院校合作,通过大数据分析,重点做好慢性病防治效果评估、传染病预警等工作。常态化创建“智安医院”,提升群众就医体验。
(五)加速度深化医疗改革。积极构建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深化“三医”联动和“六医”统筹改革。协调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继续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加速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深度融合,围绕“一家人”“一盘棋”“一本账”,因地制宜,提高一体化运行和连续式服务效率,力争县域就诊率达到90%,基层首诊率达到70%。推进实施省深化综合医改集成改革试点县建设(海盐县)。大力探索城市医共体试点,着力打造“首诊到基层、小病在县域、大病不出市、疑难连沪杭”的就医新秩序。
(六)全方位夯实基层基础。科学编制卫生健康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市第二医院迁建、市康复医院新建和市第一医院二期建设,积极推进高端儿童医院、眼科医院建设。以慢性病管理为突破口推进医防融合,巩固扩大“优质服务基层行”成果,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探索开展职业卫生“五色”监管试点,全面摸清职业卫生监管底数,压实基层监管责任,继续加大职业卫生执法力度,守住职业健康和医废管理安全底线。进一步培育党建特色品牌,开展“红色引擎·星耀卫健”行动,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推进清廉机关、清廉医院建设,筑牢廉政底线。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提高重大风险化解能力,全面提升系统安全治理水平。
信息来源: 市卫生健康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