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首页
        > 政务公开 > 市政府信息 > 嘉兴市人民政府公报 > 2021年度 > 2021年第5期

        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嘉兴市绿色出行城市创建工作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2-11-22 17:33 信息来源:市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直属有关单位:

        《嘉兴市绿色出行城市创建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4月2日


        嘉兴市绿色出行城市创建工作方案

        为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进一步提高绿色出行水平,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提高市民出行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根据《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绿色出行创建行动方案〉的通知》(交运函〔2020〕490号)和《浙江省交通运输厅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绿色出行创建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浙交发函〔2020〕232号)要求,结合嘉兴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一)创建目标。

        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关于开展绿色出行行动等决策部署,深入开展绿色出行创建行动,持续改善绿色出行环境,基本确立公交主体地位,初步构建“布局合理、生态友好、清洁低碳、集约高效”的绿色出行服务体系,打造现代化公交都市。到创建期结束,力争实现绿色出行比例不低于67%、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不低于30%、绿色出行服务满意率不低于85%。

        (二)创建范围。

        嘉兴市本级,面积986.70平方公里。

        (三)创建时序。

        2020年12月至2022年6月。

        二、主要任务

        (一)加大设施建设。

        1.打造立体公交出行系统。构建“以中运量为骨干,常规公交为基础,出租车、水上巴士、公共自行车、定制公交等为辅助”多方式协调发展的公共交通系统。建设有轨电车T1线、T2线一期、T6线一期,补充现有交通网络。开展《嘉兴市水上客运规划(水乡碧道)专项研究》《嘉兴市中心城区水上交通规划》等编制工作。建设环城河线和杭州塘线两条水上巴士,打造嘉兴特色水上交通。〔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交通运输局、市轨道办、市治堵办、嘉通集团、市铁投集团,南湖区政府、秀洲区政府、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商务区)管委会〕

        2.建设多层级城市路网。打造“一环十一射五连一通道”市域一体化快速路网,优化道路网建设,提升道路通行能力,缓解高峰通车压力,降低城市交通拥堵指数。〔责任单位:市建设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治堵办、嘉服集团、嘉通集团,南湖区政府、秀洲区政府、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商务区)管委会〕

        3.加大公交场站和专用道建设。整合中运量公交车站、常规公交车站、出租车候车点等公共交通元素,形成城市综合交通微型枢纽。优化提升铁路嘉兴南站和铁路嘉兴站等综合交通枢纽公交配套设施,推进公交候车亭改造提升,加快东升路、新气象路、昌盛路、秀园路等道路的公交专用道建设,保障公交路权优先。〔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建设局、市治堵办、嘉服集团、嘉城集团、嘉通集团,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商务区)管委会〕

        (二)打造品质公交。

        1.提升公交运营效率。打造“快线—干线—支线—微线”公交线网体系,扩大覆盖范围。优化有轨电车与其他出行方式接驳,合理设置“P+R”(停车换乘)设施。构造立体步行系统,推动“公交+慢行”交通发展模式。编制年度公交线网优化方案和“十四五”公共交通专项规划。落实道路叉口“公交优先”通行权,有条件的路口增设公交车专用导向车道,提升公交运行速度。(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市治堵办、嘉通集团、市铁投集团)

        2.提升监管服务水平。完善五项规范标准,打造公交服务品牌。建立“一城一交”综合交通管理体制,实现精细化管理。完善公交市场准入制度,开展服务水平考核,提升服务水平。加大公共交通企业成本监管,规范成本核算和评价制度。(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财政局、嘉通集团)

        3.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完善公共交通安全设施,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交通事故应急处理机制,规范应急预案编制,全面加强应急队伍和装备建设。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系列规章制度和安全责任体系,制定安全管理和事故责任追究规定,将安全考核与经济、行政责任考核直接挂钩。关注公交驾驶员身心健康,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保障行车安全。(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应急管理局、嘉通集团、市铁投集团)

        4.优化智慧公交系统。建设城市智慧交通大数据资源中心和交通大数据决策支持系统,建立基于空间大数据的全息感知体系。建设城市道路交通智能化协同管控平台,完善线路、车辆、公交车专用道视频监控、客流采集和站点信息诱导服务体系,全面推进非现金支付方式。探索建设以有轨电车、常规公交为主,公共自行车及出租车为辅的智能换乘系统。(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政务数据办、市治堵办、嘉服集团、嘉通集团、市铁投集团)

        (三)优化慢行环境。

        1.建设慢行系统网络。加强绿道网络建设,通过“道路路权重构”和“退距空间挖潜”再造慢行空间,延伸城市慢行交通功能。发展“支线公交+公共自行车”,提供短距离出行“低成本、差异化”的替代服务。合理设置行人过街通道、行人过街信号灯和安全岛,构造立体步行系统,提升步行体验。(责任单位:市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品质办、市治堵办、嘉城集团、嘉通集团)

        2.打造分区绿道系统。着力打造“城市大循环、组团小循环、社区微循环”三重循环绿道和“步行绿道、骑行绿道、舟行接驳和车行接驳”“四行”接驳,80%的建城区实现“5分钟见绿,十分钟进通道”目标。〔责任单位:市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嘉城集团,南湖区政府、秀洲区政府、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商务区)管委会〕

        3.建设公共自行车网络。合理规划公共自行车布局,强化公共自行车投放和服务监管,提升公共自行车行业规范。推广“最后一公里”慢行交通,试点建设首批600个公共电单车有桩站点,实现共享电单车有序停放。(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嘉通集团)

        4.优化慢行系统环境。强化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停放管理,督促加强“僵尸车”“废弃车”等车辆回收,提升自行车使用性能和可使用率。开展慢行系统连续性和安全性专项整治,加强机动车违法停车治理,提升慢行系统环境。(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综合执法局)

        (四)实施需求管理。

        1.提升道路交通感知能力。运用车辆分析、二次识别、人脸识别、视频结构化和事件主动发现等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执法取证能力。建设涵盖高架快速路、有轨电车、地面道路等多维融合的市本级智能感知系统,实现人、车、路、环境等要素“全域感知”,打造安全、有序、文明的城市交通环境。(责任单位:市公安局)

        2.提升交通精细管理水平。完善智能信号评价体系,推动市区有轨电车和公交车骨干路网的车路协同技术应用,探索建设包容多品牌信号控制机的统一信号控制系统。进一步完善重点企业、重点车辆、重点驾驶人的数字化源头监管体系,全面落实企业道路交通安全主体责任;加强AR、人脸识别等先进技术应用,抓拍和曝光非机动车、行人不文明交通行为,提升城市交通文明程度。(责任单位:市公安局)

        3.完善停车管理制度。研究“停车新政”等政策法规,制定《嘉兴市停车场管理办法》,规范停车场运行管理。排摸中心城区停车供给资源,清理整顿并实现合理配置,优化中心城区停车收费标准,调控停车需求。试点推进“先离后付”的“无档杆停车场”。(责任单位:市综合执法局、市公安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政务数据办、市治堵办)

        4.构建交通综合诱导体系。加强交通出行信息引导,建设交通信息诱导体系,通过路面标识系统及导航软件、“我的嘉兴”、“浙里办”等多种渠道,为公众出行提供“线上、线下”实时精准的诱导服务。开展智慧停车试点城市建设,构建大数据资源服务平台、区域运营平台、停车场智能管理三层智慧停车运行架构,建立市级智慧停车管理系统,实现对市区所有停车场及进出车辆的智慧化管理和信息共享。(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政务数据办、市治堵办、嘉服集团)

        (五)提升装备水平。

        1.推进绿色车辆更新。2020-2022年全市计划新增更新清洁能源(含新能源)公交车辆300台以上,绿色公交车数量占比提升至90%以上。公交车辆安全防护设施安装率达到100%,提升公交车辆安全系数。(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嘉通集团)

        2.加大无障碍车辆投入。加强和改善老年人、残疾人无障碍出行服务,推广应用无障碍车辆,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满足特殊人群出行需要。(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嘉通集团)

        3.加快充电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城市公交枢纽、停车场、首末站充电设施设备的规划与建设,构建新能源汽车电能供给站网络。将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资金逐步转向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营环节,推广落实多种形式的充电优惠政策。(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交通运输局、市综合执法局、嘉通集团)

        (六)培育出行文化。

        1.弘扬绿色出行理念。利用互联网平台资源以及常规公交的自有宣传平台,讲好“公交好人”故事,打响“公交守护车”品牌,打造绿色出行特色品牌活动。扩大绿色出行教育基地覆盖范围,定期组织学生参观,普及绿色出行理念。培养志愿者团队,通过志愿者服务和示范效应,宣传绿色出行理念。组织企业带头礼让斑马线,开展“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严查机动车闯红灯、争道抢行、不按规定让行及违法占用公交专用道等行为。开展免费公交出行体验、文明骑行宣传等线下宣传,传播绿色出行理念。(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公安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治堵办、嘉通集团)

        2.打造公交服务品牌。优化公交驾驶员星级评审标准,加大对优秀驾驶员和星级驾驶员的表彰和激励力度。开展规范运行专项行动,督促公交驾驶员严格遵守“八不”行车规范。树立公交服务标兵,开展全国交通运输文化建设优秀单位创建工作。(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嘉通集团)

        3.关心关爱特殊人群。实施70周岁以上老年人、离休干部、残疾人、现役军人、残疾军人、“三属”、见义勇为人员、无偿献血荣誉证持有人员等特殊群体免费乘坐公共交通。倡导“多等几秒钟、多等一个客”“关爱老年人、礼让斑马线”等针对特殊群体的服务,做好“公交守护车”公益项目,为迷路老人和儿童等特殊群体提供应急救助。(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总工会、嘉通集团)

        4.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借助媒体多途径向社会发布公告,拓展市民参与决策的渠道和平台。规范整合投诉建议受理渠道,及时处理公众反馈的投诉和问题,实现公共交通投诉处理完结率100%。完善以乘客委员会为核心的公众参与和监督机制,关注绿色出行发展热点和市民出行的痛点、难点,深入开展专题调研活动,提升市民参与的热情。(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信访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治堵办、嘉通集团)

        三、保障措施

        (一)机制保障。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任常务副组长、分管副市长任执行副组长,市委宣传部、市信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市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绿色出行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完善部门沟通协调和督查考核机制,定期开展督促检查,将绿色出行城市创建工作的完成情况纳入政府部门的绩效评价。

        (二)规划保障。开展《嘉兴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1-2050年)》和《嘉兴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等规划的编制、政策研究工作,适时制定相关的实施方案和建设计划,保障绿色出行各项创建工作顺利落实。

        (三)用地保障。研究确定的公交设施纳入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完善公共交通用地综合开发政策,支持公共交通设施改造用地需求。

        (四)资金保障。统筹资金安排,加大对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进一步优化成本规制的方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科学确定购买公交服务的价格。


        附件:1.嘉兴市绿色出行城市创建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2.嘉兴市绿色出行城市创建具体目标

                      3.嘉兴市绿色出行城市创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清单

        点击下载附件

        作者:

        信息来源: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