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嘉兴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 | |
发布日期:2022-12-01 17:02
信息来源:市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 《嘉兴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计划(2016~2020年)》已经七届市政府第5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4月12日 嘉兴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计划 (2016~2020年) 服务业是引领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为进一步促进我市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实现跨越式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服务业兴市不动摇,大力实施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155”专项行动(即“围绕一个发展目标,突出五大重点领域,实施五大工程”),分层次、有重点地推进服务业发展,着力构建特色鲜明、结构优化、功能完善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全面提升我市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 二、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要进一步做大服务业总量,力争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速高于GDP增速,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每年提高1.2个百分点以上,力争达到2500亿元,成为全市第一大产业。要进一步做优服务业结构,到2020年确保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提升3个百分点以上;服务业投资年均增长11%以上,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提高到60%以上。 三、重点领域 坚持全面发展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加快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促进现代服务业提速提质发展。重点发展五大领域: (一)现代物流业 依托港口、产业和区位优势,重点发展第三方物流、供应链物流、保税物流、港口物流、邮政快递、城乡配送等,着力打造长三角区域重要物流枢纽城市和浙北区域物流中心。到2020年,全市货运量达到2.2亿吨,嘉兴港货物吞吐量超1亿吨,嘉兴港和内河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246 万标箱和45万标箱;现代物流业增加值达到20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 1.发展多式联运。推进“四网一路一空港”建设,构建水陆空三位一体的综合物流体系。完善物流节点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一批综合物流枢纽和“公路港”物流场站,提升重要节点衔接能力,力争在公铁水多式联运上取得突破。加快突破海河联运“最后一公里”,拓展集装箱物流服务产业,提升港口物流服务水平。深化发展供应链物流,推动现代物流与制造业、商贸业联动发展,延伸物流服务链,提升物流技术含量。 2.推进智慧物流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示范物流园区,加快构建智慧信息交易平台,鼓励嘉兴现代物流园等建设物流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化的互联对接和共享互通。加快物流信息化普及与推广,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为支撑,加快形成“交换平台+数据库+云服务”的现代物流信息体系,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 3.构建区域配送体系。发挥区位优势,积极打造华东区域配送节点城市,促进区域共同配送发展,提升区域配送效率。完善城乡配送网络,加快规划建设城市公共配送中心、镇级分拨中心、末端配送网点的三级配送网络体系,推动配送服务向镇村延伸。推进快递业发展,支持快递园区、快递集散转运中心、社区收揽投递终端等建设。 牵头部门:市发展改革委(服务业发展局)、市交通运输局 配合部门:市经信委、市港务局、市商务局、市邮政管理局、市水利局 (二)科技与信息服务业 充分发挥嘉兴作为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副中心和沪杭创新走廊重要枢纽的优势,以互联网经济强市建设为抓手,积极构建创新型科技与信息服务业发展体系,重点发展科技研发、工业设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检验检测服务、创业孵化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等科技服务业和工业软件、互联网应用服务、云平台和大数据服务等信息服务业,打造长三角地区领先的区域电子商务中心。到2020年,科技与信息服务业增加值超过2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 1.壮大科技服务业。以满足科技创新需求和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为导向,着力构建开放协作、功能完备、高效运行的科技服务体系。科技研发要支持多种形式的应用研究和实验活动,鼓励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育云设计、虚拟现实、研发众包、网络众筹等科技服务新业态。工业设计要支持工程设计、工业设计机构向科技研发领域拓展,由单一设计向提供综合性解决方案延伸。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要推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产业联盟、工程中心等面向市场开展中试和技术熟化等集成服务,建立健全以嘉兴科技大市场为主体的多层次技术交易市场,力争到2020年市重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达到80家以上。检验检测服务要推动国家级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发展面向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售后服务全过程的分析、测试、计量、检验等服务。创业孵化服务要支持建设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力争到2020年市级众创空间达到100家以上。知识产权服务要大力发展代理、商用、咨询、培训等市场化服务,促进相关政策与科技、产业等政策的有效衔接,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发展环境。 2.发展信息服务业。积极发展工业控制类嵌入式软件产品,重点发展适用于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化专业市场的管理和应用软件,培育发展面向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三网融合等应用软件。积极发展互联网应用服务,突出系统集成、技术咨询、软件外包等领域,重点培育云平台和大数据、网络安全检测、智能终端检测等信息技术服务业。加大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开发,重点发展动漫游戏、数字设计等数字内容服务产业。培育壮大电子商务,主动参与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大力引进龙头电商及配套服务企业,加快桐乡濮院毛衫等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试点建设,到2020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4000亿元,网络零售额突破1600亿元。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创建“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和国家级互联网创新发展试验区为抓手,大力推进骨干网、城域网和接入网升级改造,实现基础通信网络向下一代高性能互联网转型,实现信息网络与上海无缝对接。加快光网城市和无线城市建设,实现百兆宽带和无线宽带全覆盖。支持发展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手机电视、有线电视宽带服务等三网融合业务,推动三网融合产业链协同发展。大力推进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电力等建设,打造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市。 牵头部门:市科技局、市经信委 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质监局、市市场监管局、嘉兴检验检疫局 (三)金融业 加快金融创新与开放步伐,重点发展总部金融、科技金融、私募金融、互联网金融等,着力打造长三角南翼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积极争创“开放型经济”金融服务先行区和“统筹城乡”金融服务示范区,不断提高金融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到2020年,金融业增加值超过400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 1.壮大地方金融组织。加大引进设立、整合重组、股改上市力度,加快提升法人金融机构核心竞争力,着力打造集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租赁等业务于一体的综合金融集团或金融总部。发挥南湖“基金小镇”、嘉兴国际金融广场等平台作用,加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自贸区对接,提供配套服务,重点引进国内外金融机构的各类数据中心、清算中心、研发中心、灾备中心等后台服务中心和金融软件外包、金融技术外包和高端业务流程外包等金融服务外包企业,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加快提升私募金融发展水平,大力培育私募金融机构,支持条件成熟的私募金融机构向大型资产管理公司转型,推动股权投资与我市产业融合发展。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有序发展第三方支付、股权众筹、网络信贷等新型金融业态和小额贷款、融资租赁等准金融、类金融业态。积极引进知名金融培训机构,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服务培训,培育和集聚一批熟悉现代金融制度的优秀人才,助力全市金融业发展。 2. 鼓励金融创新发展。围绕省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嘉兴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和科技支行、科技保险、科技担保等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建设,壮大科技金融中介服务。支持地方金融机构引进战略投资者,鼓励有条件的金融机构创新综合经营模式,规范开展混业经营,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大力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吸引社会投资,拓宽资金来源。支持嘉兴银行、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创新,对接资本市场。 3.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鼓励发展信用担保机构,提升信用服务发展水平。强化政府信用监管职能,健全信用监管制度,完善信用风险预警机制。强化金融风险防控,落实监管责任,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严肃查处各类金融违纪违法案件,完善防范金融领域腐败的长效机制,确保金融安全稳健运行。 牵头部门:市金融办 配合部门:人行嘉兴市中心支行、嘉兴银监分局 (四)文化旅游业 重点突出运河旅游、古镇旅游、滨海旅游、温泉旅游、红色旅游,以及文化创意、时尚购物、乡村休闲、会展经济、婚庆影视等新型业态,打造长三角区域旅游集散地和运河国际旅游休闲城市。到2020年,旅游综合实力和贡献率明显提升,旅游总人次9800万人次,年均增长9%,旅游总收入1100亿元,年均增长10%;文化旅游业增加值超过40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 1.构建现代文化旅游市场体系。加强规划引导,突出合理布局,推动形成大市场、大发展的产业新格局。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促进资源要素合理流动。推进文化旅游市场法治和诚信体系建设,深化景区景点和公共场所文明创建,促进文化旅游市场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2.整合提升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培育旅游产品,推动资源优化整合,强化南湖景区配套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山水六旗、宇宙大世界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湘家荡等省级旅游度假区和运河温泉小镇等平台建设。积极推动旅游特色小镇和示范试点创建,着力打造20个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和示范点、25个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和一批文化影视、运动休闲、旅游商品生产基地。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加强重点文化产业平台建设,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文化产业,高质量打造一批国家、省、市级文化产业园区。 3.打响嘉兴文化旅游品牌。深入开展城市旅游整体营销宣传,强化“运河水城、秀美嘉兴”城市旅游主题形象。积极融入“环上海休闲度假旅游带”,参与上海旅游竞合,利用“迪士尼”溢出效应,开通直达旅游班车,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赴嘉兴旅游。加强与杭州旅游对接,进一步拓展大运河旅游的互动合作。积极发展会展经济,着力引进上海、杭州等地品牌会展,壮大会展主体,发展优质会展。健全文化产业投融资机制,加强文创银行等投融资平台建设,支持各类文化企业健康发展。加快文化企业转型升级,推动文化旅游与信息、科技、时尚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业态创新和模式创新,不断增强文化旅游产业的渗透、提升和带动能力。积极搭建“走出去”平台,培育文化消费,繁荣文化市场。 牵头部门:市旅委、市文产办 配合部门:市发展改革委(服务业发展局)、市文化局、市经信委、市农业经济局 (五)健康服务业 积极构建健康服务业立体式供给网络,重点发展智慧养老、医疗康复、体育赛事、健康信息服务以及医药研发流通等产业,基本建立内涵丰富,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业体系,打造长三角地区智慧养老核心地、专业康复养生汇集地、体育竞技表演市场常驻地和省级社会资本办医试验地。到2020年,全市健康服务业增加值突破150亿元,年均增长10%。 1.推动养老服务智能化发展。依托96345社区服务平台,打造以“管理、服务和紧急救助”为主要内容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构建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建立养老服务实时交换系统,利用可穿戴式设备、生命体征在线监控等现代化技术,打造高品质、个性化的智能养老服务体系,建成长三角智慧养老示范基地。加强医养融合发展,支持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与就近医疗机构对接合作,建立健全网络互连、信息共享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各类健康养老服务机构,大力培育养老服务中介机构,提升城市养老服务质量。 2.积极倡导多元化办医。鼓励外资、民资兴办规模较大、档次较高的综合性医院和特色专科医院,加快形成互为补充、良性发展的多元办医格局。重点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市医疗资源薄弱领域及特需医疗服务领域,鼓励、支持高端化、规范化、集团化发展模式,弥补我市高端医疗资源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足短板。到2020年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占全市医疗机构总床位数的30%以上。 3.促进健康服务多样化发展。积极发展健康管理服务,推动以治疗为主向预防为主的健康服务模式转变,开发推广集疾病预防、健康体检、健康干预、跟踪随访等于一体的健康管理解决方案。建立健全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加强公共体育设施网络建设,全面推行公益性开放,支持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场馆建设和运营管理。积极承办高端赛事,打造一批具有嘉兴特色和影响力的传统赛事、品牌赛事,打响“城市体育名片”。推动医疗服务、健康养生与旅游、文化等产业联动发展,支持发展各具特色的养生康复产业。 牵头部门:市发展改革委、市卫生计生委 配合部门:市民政局、市体育局 四、主要任务 (一)实施产业升级工程。围绕现代物流、科技与信息、金融、文化旅游、健康服务等五大服务业重点发展产业,研究制订推动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及时调整招商引资方向,促进各类要素资源加速向五大产业倾斜、集聚,推动重点行业向规模化、高端化、专业化和精细化升级,进而以点带面推进服务业加快转型发展。到2020年,全市五大产业增加值超过1300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超过50%。 (二)实施平台提升工程。组织开展服务业强县(市、区)培育工程,推动现有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争创省服务业重点领域建设试点,市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争创省级示范区,进一步完善配套服务功能,切实增强各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要素吸附力、产业支撑力和辐射带动力。着力推进嘉兴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打造嘉兴现代综合物流园、嘉兴科技城等十大服务业产业平台。 (三)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引导大企业大集团创新经营模式、拓展业务渠道、丰富服务内涵,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到2020年培育形成100家主营业务突出、品牌效应明显、市场竞争力强的服务业重点企业。加强自主品牌建设,鼓励企业注册商标、保护知识产权;加快服务业标准化建设,支持企业参与标准制定以及国内外各类质量和服务管理认证,到2020年创建浙江服务名牌35个。 (四)实施重点项目推进工程。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拉动服务业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坚持招大引强,统筹推进一批具有引领性、支撑性、带动性的服务业大项目签约、落地和建设,积极争取一批事关全局的重大项目进入国家、省产业规划和重大项目计划,加强重大项目跟踪和监测分析,及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十三五”期间,力争引进100亿元服务业项目5个、10亿元服务业项目50个,推进300个重大服务业项目完成投资1000亿元以上。 (五)实施楼宇经济提质工程。加快建设一批以楼宇为主要载体的微型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积极引进研发中心、营销中心、结算中心、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企业,联动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城市功能提升,不断提高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力争2017年底全市已建楼宇入驻率和市场主体注册率分别提高到85%以上和90%以上,楼宇税收占全市税收总额比重达到10%以上,产业特色明显的专业楼宇和税收超千万元的重点楼宇各达到100幢。 五、保障措施 (一)建立工作体系。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要发挥好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全面负责行动计划的组织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切实加大日常工作指导力度,具体负责各项工作部署的督促落实。同时,各县(市、区)也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推进机制,结合实际制订出台具体工作计划。 (二)加强政策扶持。各级、各相关部门要在贯彻落实国家、省促进服务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的同时,积极创新支持方式,不断完善服务业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切实强化服务业发展重点行业、重点平台和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 (三)强化统计考核。各级、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服务业统计工作,进一步完善统计指标体系,加强重点产业、新兴产业的统计核算和监测评估工作,力求全面、准确反映服务业发展整体水平。要进一步完善考核办法,健全服务业主要发展指标定期通报制度,把服务业纳入重要考核内容,切实加大考核力度。 作者: 信息来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