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嘉兴市高水平推进国土绿化美化高质量建设国家森林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 | |
发布日期:2022-12-02 11:26
信息来源:市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 《嘉兴市高水平推进国土绿化美化高质量建设国家森林城市实施方案》已经八届市政府第1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12月4日 嘉兴市高水平推进国土绿化美化高质量建设国家森林城市实施方案 为打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积极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党的诞生地和“红船精神”发源地的生动实践,引领全市高水平推进国土绿化美化,高质量建设国家森林城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和森林城市建设的重要指示,坚持生态优先、以人为本,城乡融合、全域推进,高水平推进国土绿化美化,高质量建设国家森林城市,不断提升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着力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完备、效益显着的国土绿化体系,为打造国际化品质江南水乡名城和高质量乡村振兴示范地提供生态保障。 二、总体目标 以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为重要载体,持续深入推进国土绿化美化。到2020年,市域林木覆盖率达25%,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0%,受损弃置地生态修复率达80%,城区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0%,达到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标准,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到2022年,整体提升城市森林建设质量,建设珍贵树种示范基地成片造林1000亩、补植改造5000亩,新增珍贵彩色森林1万亩,全面完成国土绿化美化建设阶段性任务;到2035年,森林城市建设主要指标稳定增长,国土绿化美化质量、水平实现新飞跃,基本形成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和发达的生态产业体系,建成独具江南水乡特质的平原地区森林城市典范。 三、创建重点 按照“林路结合、林水结合、林网结合、林果结合”的思路,围绕国土绿化美化目标任务,全面启动森林城市建设,进一步完善森林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生态产业、安全管理体系建设,重点抓好“五个一”工程。 (一)新增一批景观公园。一是建设城市精品公园。按照“补绿、增花、添彩、提景”的思路,以“出门即景、处处见绿、四季有花、全民乐享”为目标,合理布局新增公园绿地,精准提升城区绿地质量。以综合公园、专类公园、社区公园为重点,通过群植、片植、花径等造景形式,科学配置球宿根花卉、花灌木、色叶树木、及时花等植物,突出季相景观变化,形成公园主题特色。二是建设节点口袋公园。以提升城区公园绿地服务率为目标,以中心城区居民密集区、主要道路节点、城市主要出入口和河道节点等为重点,通过见缝插绿、拆墙透绿、废硬改绿、旧绿提升等,拓展绿化服务功能,改善公共人居环境。三是建设城市片林公园。以城市高速道路、铁路林带、湖泊河荡、水源湿地、郊野公园及楔形绿地等为重点,兼顾绿化的高度、宽度、厚度、色度和自然度,将新建与补植、绿化与美化相结合,高标准、高质量建设自然开放的片林公园,提升城市形象和环境质量。到2020年,全市建成精品特色公园20个、节点口袋公园100个、城市片林公园10个。〔责任单位:市建委,各县(市、区)政府,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商务区),嘉兴港区〕 (二)创建一批绿色村庄。一是高标准建设美丽乡村精品村。充分发挥绿化的底色功能和林业的生态功能,按照“空间优化布局美、生态宜居环境美、乡土特色风貌美、业兴民富生活美、人文和谐风尚美、改革引领发展美”的要求,聚力打造一批富有江南水乡特质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精品村落和景区示范村庄,全域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让生态成果惠及城乡百姓。二是高水平争创“一村万树”示范村。以乡村绿化扩面、提质、增效为突破口,充分利用农村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拆违地、庭院地,种植价值较高的珍贵树种、景观优美的彩色树种、容易生长的乡土树种,大力推进村庄绿化、庭院绿化、通道绿化、村庄公园和农田林网改造提升;突出“一村一树”“一村一品”建设,结合当地地域特征、产业特色和人文特点,营造“前榉后朴、兰桂齐芳、玉堂富贵”等文化森林,重点解决乡村绿化美化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三是高起点建设生态文化基地(村)。按照“生态环境良好、生态意识较强、生态文化繁荣、人与自然和谐、示范作用突出”的要求,积极开展省级以上生态文化基地(村)遴选创建,充分挖掘村庄自然人文资源,丰富生态人文内涵,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到2020年,全市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精品村150个,“一村万树”示范村50个、推进村300个,省级以上生态文化基地(村)20个。〔责任单位:市农办、市农业经济局,各县(市、区)政府,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商务区),嘉兴港区〕 (三)提升一批美丽廊道。一是提升建设美丽交通走廊。坚持“因地制宜、体现特色、色彩丰富、错落有致”的原则,优化完善“两高”(高铁、高速)、国省干线公路、县乡道路、农村公路和航道绿化网络,增加富于季相变化的彩叶树种、木本花卉,营造本土化、珍贵化、彩色化、果香化、主题化的林荫景观示范带。二是提升建设特色景观道路。以城市出入口、入城(市、区)大道、出入景区道路、城乡连接线、环线路等城市主干道路为重点,改造提升功能低下的林分景观,科学合理配置行道树及路侧绿化带、道路隔离带植物,形成识别性强、艺术美感好、季相色彩丰富的城市特色景观带。三是提升建设精品生态绿道。在现有休闲绿道的基础上,更加突出绿道的实用性、便民性、生态性,推进绿道增量提质,打通城乡、县域之间“最后一公里”断头路,形成公园、道路、林网、水系等现有绿地的有效链接,打造具有良好生态连贯性、视觉观赏性的平原绿道网络。到2020年,全市建成美丽交通走廊精品示范线24条、城市特色景观道路20条、精品生态绿道20条。〔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建委,各县(市、区)政府,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商务区),嘉兴港区〕 (四)打造一批生态河湖。一是建设生态绿色河道。遵循“土着物种优先、杜绝入侵物种、提高生物多样性”等原则,集中推进河流中小流域综合治理,按照植物的生态习性,优化时空搭配,改善河道生态功能;坚持林水结合、“生态、亲水、可达”的原则,扎实开展河道水岸绿化,营造生态绿色长廊,构建蓝绿交织的生态空间。二是建设美丽湖荡水系。依托丰富的湖荡水系,以水源地、河流湖泊为重点,结合水源涵养林、环湖周边绿化林分改造,进一步增加临湖临水绿量,逐步建成优质高效和景观优美的乡土阔叶混交林,提升水源涵养、水质净化能力,最大限度发挥城市水源涵养林的生态效益,努力构建“安全、生态、美丽、富民”的诗画江南湖荡群。三是建设平原水乡湿地。依托全市湿地资源丰富、类型齐全的优势,将湿地公园建设作为增绿护绿的重要抓手,积极落实绿化建设、改造、提升措施,营造“成林成景、鱼翔浅底”的湿地特色景观,全面提升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综合生态旅游服务功能。到2020年,全市建成美丽河湖120条(个)以上,力争实现县(市、区)省级以上湿地公园全覆盖。〔责任单位:市水利局,市农办、市农业经济局,各县(市、区)政府,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商务区),嘉兴港区〕 (五)培育一批森林产业。一是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以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和适度规模扩增为核心,进一步优化葡萄、桃、梨、柑橘等主导优势产业布局,深入挖掘绿色富民产业,加快林业的一二三产融合和转型升级。加强科技服务,加大科研力度,引进、选育和推广优良适生的林木新品种和新品系,提高林业产业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二是做优做精特色产业。进一步树立标准强林、质量强林、品牌强林意识,大力实施种苗花卉特色产业提升工程,加强珍贵树种、彩色树种、乡土树种和优质花卉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发展和培育玉兰、银杏、樱花、香樟、香椿、榉树、黄连木、黄檀、浙江楠等城乡绿化乔木、木本花卉,推进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提高林业产业社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三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依托江南水乡“吴风越韵、绿城花海”的城市特质和文化底蕴,建设一批健康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森林休闲养生示范点。积极推进花卉苗木产业“一区一镇”建设,促进花卉产业发展与旅游开发融合,开发观花、赏花、花技研习、亲子养花等休闲体验项目,打造宜业、宜游、宜居的花卉特色小镇。到2020年,全市林业产值达到350亿元,苗木面积保持在15万亩以上,形成一批有规模、有影响的林业产业基地。〔责任单位:市农办、市农业经济局,各县(市、区)政府,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商务区),嘉兴港区〕 四、技术指引 (一)坚持绿美双优,生态宜居为先。一是乡土为主、外来为辅相结合。广泛种植榉树、朴树、榔榆、无患子、大叶女贞等适应本地水土,易形成稳定植物群落的本土乡土树种,营造富有江南水乡风貌的独特绿化景观;适当采用经过长期驯化、具有较强适应性的黄山栾树、玉兰、槭树、水杉、落羽杉等外来树种,增加植物种类,丰富绿化层次,提高城市品位。二是乔木为主、乔灌草藤相结合。根据乔木树冠发达、枝叶茂盛、绿量充足、遮阳避日的特点,将乔木作为绿化树木的主体,形成乔、灌、草、藤搭配的复层植被结构组合,充分利用空间资源,构建稳定的生态群落,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三是常绿与落叶、彩色与纯色相结合。采用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彩色树种与纯色树种有机搭配的种植模式,既保持四季有绿的生态效果,又营造四季交替的林相变化,展现四季缤纷、层次分明,林水相依、绿美交融的视觉效果。 (二)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施策为本。一是选树适地与选地适树相结合。在具体地块确定的情况下,尽量选择适合土壤、水位、光照等具体条件的树木,使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相适宜,充分发挥树木最大生态效益。二是长期效果与短期效果相结合。将树木密度大小作为影响绿化整体形象的重要因素,将成年树冠大小作为株行间距的最佳参照。注意避免过密、过紧的栽培倾向和高温季节大规模植树造林等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三是经济性与实效性相结合。根据树种速生、慢生等特性选择树苗规格,提高造林成活率。尽量选择来源广、繁殖易、抗性强、移栽成活率高且供苗基地较近的树木,尽可能降低成本。同时,可兼顾经济性和市场需求,发展结合生态观光农业开发的果木栽培、结合种养殖项目的防护林栽植等。 (三)坚持管养并重,统筹推进为基。一是注重绿化特色。根据城市定位科学编制规划,点线面结合、乔灌花配套,避免同城一面,千篇一律,构建以森林为主体的城市生态系统;坚持科学种树,鼓励种植生态优、景观美、价值高的珍贵树种。二是注重工作统筹。坚持把森林城市创建融入“五水共治”、“四边三化”、“三改一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中心工作,整合绿化工程,形成推进合力,持续增加森林面积,提升森林质量。三是注重长效管护。树立过程意识,建立管护机制,明确管护责任,细化管护内容,抓好肥水管理、整枝修剪、除虫防病、树干涂白等护理环节,做好林带林网等缺带缺株的绿化补植工作,提高养护质量,巩固绿化成果。 五、实施步骤 (一)准备实施阶段(2018年1月~2018年10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复函同意我市创建申请,市政府成立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编制实施方案。 (二)全面推进阶段(2018年10月~2019年12月)。各地对照评价指标,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职责分工,落实目标任务,督查建设进度,开展专题宣传,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创建氛围。 (三)整改验收阶段(2020年1月~2020年6月)。根据创建目标任务和完成进度质量,开展查漏补缺,落实整改措施,完善台账资料,迎接国家考核验收,确保创建成功。 (四)巩固深化阶段(2020年6月以后)。巩固和发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成果,按照总体部署和规划,持续高水平推进国土绿化美化,努力打造具有江南水乡特质的平原型森林城市。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各地、各有关部门(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责任领导、责任处室和责任人,形成“一把手”负总责,层层抓落实的创建工作机制。 (二)落实创建任务。各地、各有关部门(单位)要根据责任分工和任务分解,按照“谁主管、谁建设、谁落实”的原则,认真制定本辖区、本部门(单位)创建工作方案,逐年逐条分解细化创建任务,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对标时间节点抓好组织实施。 (三)加大资金保障。要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在创建工作中的引导作用,切实加大各级财政支持力度。要充分整合资源,广辟融资渠道,组织动员群众投资投劳参与创建工作,积极探索民办公助、股份合作、村企合作、以苗养林等模式,鼓励吸引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形成多元化的投入建设机制。 (四)加强督查考评。市创森办要及时掌握创建工作落实情况,不定期对各县(市、区)、各部门创建工作开展督查;各地要将国土绿化美化、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强化责任落实和工作推动。 (五)广泛宣传发动。要充分利用公益广告、新闻媒体、信息平台、专题活动等载体,多角度、多层次地开展国土绿化美化、创建宣传活动,普及森林城市建设相关知识。大力倡导全民义务植树,深化认建认养和代征代建活动,多点设立各类纪念林基地,形成全民参与互动、社会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作者: 信息来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