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首页
        > 政务公开 > 市政府信息 > 嘉兴市人民政府公报 > 2010年度 > 2010年第8期

        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合作交流办关于嘉兴市全面实施“与沪杭同城”战略加强区域合作交流工作三年指导意见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2-12-05 14:21 信息来源:市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

        市合作交流办关于《嘉兴市全面实施“与沪杭同城”战略,加强区域合作交流工作三年指导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一○年六月三十日

        (此件公开发布)

        嘉兴市全面实施“与沪杭同城”战略加强区域合作交流工作三年指导意见

        (市合作交流办  二○一○年六月)

        为全力打造浙江省接轨上海前沿阵地,加快全方位融入长三角步伐,深化城乡、区域和经济社会统筹,现就我市全面实施“与沪杭同城”战略,加强区域合作交流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全面实施“与沪杭同城”战略,加强区域合作交流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抓住国家推动长三角地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一体化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按照省委、省政府“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交流”的战略部署和我市实施“与沪杭同城”战略的工作要求,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产业接轨和要素互动为重点,以差异发展为抓手,以项目合作为突破,以政策措施为保障,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实施“与沪杭同城”战略,加快融入长三角步伐,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主要目标。通过若干年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与上海产业发展紧密配套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农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旅游度假胜地和长三角地区产业资本、生产要素、创新资源的重要集聚地,努力形成开放合作、互补共赢的新局面。

        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先进制造业发展水平

        加强产业互动,推动优势互补,在体制、机制、政策等多个方面全面对接沪杭,提升先进制造业发展水平。

        (三)加快平台建设,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加快承接上海产业转移的先进制造业平台建设,做强海宁市、桐乡市连杭经济区,做大嘉善县、平湖市临沪开发区。积极提升各级开发区的项目容量和引资水平,不断完善道路、供电、供水、供热、通讯和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服务系统。立足差异发展,明确和依托区域竞争力强的优势产业,积极承接沪杭等大城市先进制造业的转移和扩散。到2012年,争取引进沪杭等地工业项目150项以上,实到资金150亿元以上。

        牵头单位:市经贸委

        配合单位:市外经贸局、各县(市、区)政府

        (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引导企业自主创新。以上海市大力发展的电子信息、汽车制造、先进机械设备制造、海洋和船舶装备、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精品钢材、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10大先进制造业为重点,充分发挥我市块状经济突出,中小企业多、加工能力强、经营机制灵活的优势,吸引更多上海企业将生产加工中心设在嘉兴,加快建设一批上海主导产业和重点企业的加工基地。继续扩大工业品供沪市场份额,提升配套能力,力争华交会的参展摊位每年递增5%,成交金额每年递增10%。

        牵头单位:市经贸委

        配合单位:市外经贸局、各县(市、区)政府

        (五)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速科研成果产业化。力争到2012年,在长三角城市中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进步贡献率明显提高,与沪杭等长三角城市合作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达到200家,研发中心达到100家,专利示范合作企业达到50家;与沪杭等长三角城市合作各类科技企业重点孵化器达到7个,创建长三角区域技术创新服务中心20家。

        牵头单位:市科技局

        配合单位:市科协、各县(市、区)政府

        三、发展都市型高效生态农业,扩大农产品供长三角规模

        发挥我市农业的比较优势,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推动力,整合、优化农业主导产业区域布局和延伸特色优势农产品产业链为重点,大力发展都市型高效生态农业。

        (六)发展都市型农业,加快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到2012年,培育与沪杭等长三角城市合作的产值超5千万元的农业龙头企业50家以上,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300家以上,建成与沪杭等长三角城市合作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50个。

        牵头单位:市农办(农业经济局)

        配合单位:市供销社(农合联)、各县(市、区)政府

        (七)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和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与上海市农产品质量检测相互认证体系。到2012年,全市建成与沪杭等长三角城市合作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50个,供沪杭等长三角城市绿色食品达120个以上、有机食品达10个以上。

        牵头单位:市农办(农业经济局)

        配合单位:市质量技监局、各县(市、区)政府

        (八)着力提升附加值,不断拓展农产品市场。继续开展嘉兴名优特新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积极鼓励农业龙头企业进入沪杭等长三角城市超市的采购网络,在沪杭设立专卖店、经营部等营销窗口,努力提高嘉兴农产品在长三角市场的占有率和知名度。认真做好农产品的技术开发和深加工,农产品的生产向两端延伸,提升市场开拓能力,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每年供长三角城市农产品销售额突破100亿元。

        牵头单位:市农办(农业经济局)

        配合单位:市农科院、市质量技监局、市供销社(农合联)、各县(市、区)政府

        四、发挥区位优势,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充分发挥我市区位和交通优势,以服务业集聚区为载体,以项目为抓手,积极培育服务业龙头企业,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能级,力争在三年内初步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以传统服务业为基础的服务业产业发展体。

        (九)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

        加快重点物流园区建设。依托交通区位优势,合理布局物流园区,有步骤地推进规划中的物流园区建设,加强与沪杭等周边地区的协调和合作,构筑长三角大物流架构,建立有利于现代物流快速发展的开放式要素配置和运行机制。到2012年与沪杭等长三角城市合作的大型物流龙头企业达到5家以上。

        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配合单位:市交通局、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嘉兴港区管委会、市港务局、嘉服集团、各县(市、区)政府

        加快嘉兴港建设。深化与上港集团、宁波港的合作,发挥独山、乍浦、海盐三个港区整体优势,把嘉兴港建设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一员、长三角地区集装箱配套港、支线港。到2012年,嘉兴港货物吞吐能力达到50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60万标箱;嘉兴内河港多用途港区一期建成开港,吞吐能力达到15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0万标箱。

        牵头单位:嘉兴港区管委会

        配合单位:市交通局、市发展改革委、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嘉服集团、南湖区政府、平湖市政府、海盐县政府

        加快大型专业市场建设。加快专业市场体系建设,加强实体市场与虚拟市场、现场交易与网上交易的有机结合。构筑集供应、销售、物流为一体的信息服务平台,拓展专业市场服务贸易内涵,逐步建成长三角市场集散中心。到2012年,与沪杭等长三角城市企业合作的各类专业市场成交总额达到800亿元以上,其中年交易额50亿元以上的市场达到5个以上;推动全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走在长三角城市前列。

        牵头单位:市工商局

        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贸委、市供销社、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嘉服集团、各县(市、区)政府

        (十)依托区域特色,开辟精品旅游。通过三年努力,把我市初步建设成为长三角区域旅游的集散地、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形成五大旅游板块:桐乡江南古镇休闲度假板块、海宁盐官观潮文化板块、海盐南北湖休闲度假板块、平湖九龙山滨海休闲度假板块、嘉善古镇水乡生态板块;三条旅游带:京杭运河文化观光带、杭州湾滨海休闲度假带、长三角大上海环城生态休闲带;组合资源,创建大嘉兴七大品牌:南湖红船、江南古镇、运河文化、钱塘观潮、现代农庄、特色购物、滨海度假。到2012年,全市力争建成2个省级旅游经济强县(市)、5个以上市级旅游经济强县(市、区)、8个以上省级旅游强镇、20个以上市级旅游经济强镇、15个以上省级特色旅游村、15家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培育并评选三星级以上旅游购物商场3~5家,开发嘉兴特色旅游商品(精品)20多种,使旅游业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牵头单位:市旅游局

        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各县(市、区)政府

        (十一)努力提升研发能力,加快发展创意产业。依托上海的人才、研发优势,大力推进动漫游戏、设计服务、现代传媒等创意产业发展,尽快促进我市创意产业成规模、成气候,规划建立一批功能定位合理、产品特色鲜明的创意产业园区,为沪杭乃至长三角地区服务,着力打造长三角设计之城。与此同时,加强与长三角城市的协作,加快动漫创作、网络游戏软件开发,培育一批“动漫游”企业。到2012年,形成创意产业龙头企业10家以上,入驻三大创意产业园的创意单位100家以上。

        牵头单位:市文化局

        配合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市经贸委、市科技局、市建委、嘉报集团、嘉广集团、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南湖区政府、秀洲区政府

        (十二)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加快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建设。按照“集中布局、集聚发展”的要求,突出软件服务外包基地建设,引导服务外包企业向示范园区集聚。积极引导沪杭和国内外服务外包企业来禾建立运作基地,全力引进沪杭软件园来禾设立分园,建立服务业外包公共信息平台、公共技术平台、公共商务平台、公共培训平台。到2012年,力争引进和培育服务外包企业100家以上,引进和培育服务外包培训机构10家以上,服务外包产值年均增幅达15%以上。

        牵头单位:市外经贸局

        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嘉兴港区管委会、各县(市、区)政府

        (十三)积极办展办会,加快会展业发展。充分利用“三个圈”(指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杭州都市经济圈、浙东经济合作区,下同)和上海世博效应,发挥区位交通优势,围绕我市产业特色,重点开发相关联的会展项目,同时注重把会议论坛、展览展示与文化活动有机结合,综合开发。全市会展业发展速度年均增长20%以上,其中嘉兴国际会展中心三年内举办会展60场次。积极培植品牌展会,选择具有比较优势,代表行业发展方向,可持续性较强的会展项目,逐步培育成会展品牌。经过三年的努力,使我市有3个以上具有一定区域影响的自办品牌展会。

        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配合单位:市经贸委、市合作交流办、市公安局、市体育局、市工商局、市贸促会、嘉服集团

        (十四)发挥优势,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发挥我市区位交通优势、空间环境优势和商务成本优势,以沪杭高铁通车和嘉兴国际商务区建设为契机,积极引进沪杭先进的规划和建设理念,加快推进面向长三角区域的招商与合作,大力引进沪杭等长三角城市企业来禾设立总部或地区总部。同时,鼓励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在我市设立企业总部、物流中心、采购中心、研发中心、培训中心、旅游和会展服务中心,加快推进总部集聚基地建设,提高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

        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配合单位:市经贸委、市国土资源局、市建委、市外经贸局、市国资委、市工商局、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商务区)管委会、嘉兴港区管委会、各县(市、区)政府

        (十五)积极发展健康养老等生活休闲服务业。依托“三个圈”合作专题,积极支持利用多种资源和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鼓励长三角地区的社会资金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等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机构养老服务床位数年均增长10%以上,到2012年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基本覆盖。鼓励和支持养老服务机构利用其服务设施和服务资源,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护理康复、文化娱乐、心理慰藉等养老服务。建设我市养老服务精品社区,吸引沪杭等大城市老年人来我市康复养老。

        牵头单位:市民政局

        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合作交流办、市财政局、市劳动保障局、市建委、市卫生局

        五、集聚要素,不断增强区域发展支撑能力

        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海“两个中心”和虹桥交通枢纽的建设为契机,借梯登高,积极吸引沪杭资本、技术、人力资源等优质要素为我所用,大力培育要素市场。

        (十六)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综合运输通道布局。继续完善“三纵三横三连”高速公路网,加快推进杭州湾大桥北接线二期、嘉绍通道及接线、钱江通道及接线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完善我市干线“四纵五横”公路网建设;推进新市镇(街道)和新社区农村公路网建设。完善“三横二纵四连”干线航道网,加快推进杭平申线、杭申线、乍嘉苏线、京杭运河等重大项目建设。以铁道部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长三角地区和浙江省的铁路建设发展规划为契机,构筑以沪杭客运专线、苏嘉绍城际铁路、沪乍嘉湖铁路、杭州湾跨海铁路大通道为重点的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线网。

        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局

        配合单位:各县(市、区)政府

        (十七)强化环境保护,加快推进生态市建设。加强与长三角城市合作,坚持把污染减排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硬抓手,将“保运行”作为污染减排的重点工作,继续开展周边界上塘河流域联合执法检查活动,不断完善城乡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工业废水、工业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污泥处理系统等环保基础设施,使其建设规模、技术水平、运营状况、处置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同步。同时,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建设,通过与长三角城市合作治理,力争三至五年内全市地表水基本消除劣五类水体,全市50%以上的饮用水源地水质较“十一五”末提高1个类别,地表水出境断面主要污染物浓度较“十一五”末下降10%以上。

        牵头单位:市环保局

        配合单位:各县(市、区)政府

        (十八)大力加强科技合作,健全产学研联合体。加强与长三角地区城市的科技合作交流,鼓励与沪杭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联合体,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促使更多的科研成果在嘉兴转化,加快引进一批近期能产业化的重大科技成果项目。注重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加大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到2012年累计从沪杭等长三角城市引进科技成果600项,签订技术合同150项,合同金额达到20亿元。

        牵头单位:市科技局

        配合单位:各县(市、区)政府

        (十九)推进教育合作,打造职教高地。依托我市地处长三角核心区域和先进制造业发展较快的优势,进一步拓展办学空间和提高办学水平,形成市场需求与劳动力就业紧密结合,构建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重点培养电子信息、医疗保健护理、物流、服装、化工、印染、建筑、机电等行业专业技术人才,通过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区域合作等方式,构筑嘉兴职业技术教育与长三角区域特色经济互动发展格局。到2012年,全市建成16所省级以上重点职业学校、30个左右省级示范专业。继续深化与长三角城市教育系统的互相交流,利用“领雁工程”、“名师工作站”等平台,每年选派一批教师赴上海、杭州学习培训,积极组织教师参加长三角地区专家来禾的讲座和讲学。

        牵头单位:市教育局

        配合单位:各县(市、区)政府

        (二十)加强院院合作,提升医疗水平。到2012年,与沪杭建成社会医疗保险异地就医联网结算系统,实现参保人员异地就医实时结报“一卡通”;建设好1~2所区域性现代化医院或医疗中心,建成30个医学重点学科;每年赴沪杭等长三角城市培训的医务人员不低于40%;与沪杭等长三角城市院院合作项目每年不低于7项;逐步实现与杭州都市圈、长三角地区城际间的社会医疗保险互联互通。

        牵头单位:市卫生局

        配合单位:市社会保障事务局、市劳动保障局、各县(市、区)政府

        (二十一)创新特色,形成体育产业发展新格局。以我市承办浙江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为契机,依托沪杭等长三角城市和我市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有利条件,结合“长三角体育圈”、“环太湖体育圈”的构建,充分利用沪杭体育资源,加强与上海体育学院规划对接,逐步建成具有嘉兴特色的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使我市体育综合实力位居全省中上水平,创建与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相适应的体育强市,力争每年举办长三角体育产业博览会。到2012年,建成3个省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3个国家级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3~4个省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1~2个省队训练基地,在训运动员达到2000人以上,每年向省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30名以上。

        牵头单位:市体育局

        配合单位:各县(市、区)政府

        (二十二)积极创新引才机制,构建人才引进平台。实施《长三角人才开发一体化共同宣言》,建立和完善以引进人才智力为中心的绿色通道,积极参与长三角人才开发一体化建设,引进长三角地区各类高层次、高技能、实用型人才。造就人才队伍规模进一步壮大,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人才结构逐步优化,人才分布更趋合理,紧缺急需和高层次人才有较大增长,人才综合竞争力显着增强。到2012年,从长三角地区年均引进人才2万名以上,增长率达到15%,其中,高层次人才500名以上,新领军人才每年引进20名,创业创新团队每年引进培育5个;主动与上海人事部门合作,促进沪嘉两地人才交流,接受上海青年专家、学者来禾挂职、兼职,创建博士后科技创业基地。

        牵头单位:市人事局

        配合单位:各县(市、区)政府

        (二十三)推进金融创新,加快发展金融服务业。鼓励沪杭等长三角城市金融机构来嘉兴设立分支机构,积极拓展引入市外资金的渠道。到2010年,全市基本形成多种金融组织共同发展、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地方金融组织框架和基本形成拥有多种融资平台、多种金融工具的市场体系。市外金融机构新增贷款年均增长率达到10%,力争到2012年设立外资银行1家。

        牵头单位:人行嘉兴市中心支行

        配合单位:市经贸委、嘉兴银监分局、各县(市、区)政府

        (二十四)以项目为抓手,注重三资并举。顺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趋势,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大力提升企业产品附加值,切实提高企业和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重点培育一批能代表我市现代工业水平、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到2012年,通过从上海等长三角城市每年累计合同利用外资1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亿美元。

        牵头单位:市外经贸局

        配合单位:市经贸委、市国资委、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嘉兴港区管委会、各县(市、区)政府

        六、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实现合作共赢

        借助“三个圈”平台,紧紧抓住世博契机,放大世博效应,着力推进区域的大开放、大合作,努力促进城市的转型发展、科学发展。

        (二十五)广泛对接世博,“世博经济”呈现新进展。按照“机遇共抓、资源共享、主题共绎、活动共办、声势共造”的总体思路和省世博办的有关要求,积极参与上海世博会的各项活动,把握世博商机,发展世博经济,分享世博成果,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升我市城市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

        牵头单位:市合作交流办

        配合单位:市参与世博组委会成员单位、各县(市、区)政府

        (二十六)积极参与“三个圈”工作,努力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进程。以市场一体化为核心,加快推动“三个圈”质量互认、资格互认制度的对接,促进商品、产权、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无障碍流动。加强与上海等地海关、检验检疫部门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完善关检合作机制,提高通关效率。稳步推进社保卡、高速公路收费卡、公交卡及各项公用事业收费卡互通共用,加快区域公共服务一体化。

        牵头单位:市质量技监局

        配合单位:嘉兴检验检疫局、嘉兴海关、市合作交流办、市社会保障事务局、各县(市、区)政府

        (二十七)加快数字嘉兴建设,推进信息互通共享。积极与上海合作,加快电子政务和企业信息化建设,加强企业信用、网上技术市场、科技信箱、企业电子商务建设,实现与长三角城市间的信息互通共享;加强与各国驻沪领事馆、国内外驻沪商务机构、大企业大集团的信息对接,积极开展委托招商、中介招商。完善统计分析制度,加强对上海及长三角地区有关信息的收集、分析、研究和利用;积极参与长三角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信息。

        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配合单位:市科技局、市建委、市外经贸局、市统计局、市城管执法局、市合作交流办

        (二十八)以“领馆年”活动为抓手,建立外交合作交流新格局。充分发挥上海使领馆资源,发挥“荣誉市民”在对外交往中的友好桥梁作用,开展主题突出涉外经贸活动和海外“嘉兴周”活动,有效提高嘉兴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营造嘉兴良好的国际环境,为嘉兴市招商引资和推动企业“走出去”搭建平台。到2012年,开展“领馆年”活动不少于2次,外国驻沪机构看嘉兴活动不少于2次,邀请驻沪领事机构和国外驻沪、驻杭企业总部来嘉兴投资考察、与我市企业对口座谈交流不少于3次。

        牵头单位:市外办

        配合单位:各县(市、区)政府

        七、积极创新,不断完善“与沪杭同城”战略工作机制

        在嘉兴市接轨上海扩大区域合作交流委员会、嘉兴市参与2010年上海世博会组委会领导下,健全县(市、区)、部门(单位)三级联动机制。

        (二十九)健全组织,建立合作交流新机制。健全“与沪杭同城”战略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开展区域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完善扩大区域合作交流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我市参与“三个圈”工作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县(市、区)政府设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各有关部门安排相应工作人员。

        牵头单位:市合作交流办

        配合单位:市级有关部门、各县(市、区)政府

        (三十)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强化工作责任落实。制定实施全市“与沪杭同城”战略工作年度计划、参与“三个圈”工作计划。市级有关部门、各县(市、区)政府分别制定相应年度计划,明确责任分工;建立完善考核体系。

        牵头单位:市合作交流办

        配合单位:市级有关部门、各县(市、区)政府

        (三十一)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引导机制。加强与上海及省内媒体的合作,宣传嘉兴,增强宣传效果,努力扩大嘉兴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充分发挥市级主流媒体的影响力,策划实施“与沪杭同城”战略系列报道,统筹安排全市大型活动的宣传报道,强化全市互动、部门联动。

        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

        配合单位:市合作交流办、嘉报集团、嘉广集团、各县(市、区)政府



        作者:

        信息来源: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