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科协关于嘉兴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11-2015年)的通知 | |
发布日期:2022-12-09 17:49
信息来源:市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 市科协关于《嘉兴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11-2015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一一年九月二十八日 (此件公开发布) 嘉兴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2011-2015年) 市科协 (二○一一年九月) 根据《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浙江省科学技术普及工作规划(2011-2015年)》和《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特制订本纲要。 一、前言 自2006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纲要》以来,全市扎实开展公众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积极推动五大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和四大工作体系建设,全面实现了《嘉兴市公众科学素质行动计划(2006-2010年)》确定的工作目标。到2010年,全市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5.88%,较2007年3.48%提高了2.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3.27%和浙江省5.6%的平均水平。 我市全民科学素质建设虽然取得了显着成效,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全市科技、科普资源有待充分发掘、整合利用,科普基础设施服务能力有待提升,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社会各方力量广泛参与科学素质工作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市将继续大力推动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完善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体制机制、创新科技教育与普及的内容与方法、推动五大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和五大基础工程建设,进一步为公众提供更多获取科技知识、享受科技福祉的机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二、指导方针与发展目标 指导方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工作方针,着眼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着眼于建设繁荣、文明、和谐、生态城市,大力加强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在全社会倡导科学思维、科学生活的新风尚,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发展目标:到2015年,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在“十一五”基础上有进一步发展,科学普及工作深入开展,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广为传播,全市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显着提升,并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全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积极性明显提高。继续突出“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主题,加强对低碳经济、防灾减灾、公共安全、健康生活等观念和知识的宣传普及,努力形成宽松和谐、健康向上的创新文化氛围,促进公众的创新意识进一步增强,创新型人才大量涌现。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继续推进科学教育与培训、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科普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促进科普资源更加丰富,科普人才队伍日益壮大,公众接受科学知识的机会与途径不断增多。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机制更加完善。“政府主导,部门推动,社会参与,优势互补,协作配合”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巩固,科普资源共享机制逐步完善,公益性科普事业与经营性科普产业并举的体制初步建立。 ——公民科学素质不断提升。公众了解科学技术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处理实际问题和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显着提高,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者、社区居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五大人群科学素质持续提升,并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 三、主要行动 (一)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围绕弘扬科学精神,提倡科学态度,讲究科学方法,增强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科学决策能力,为提升全社会科学素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1. 认真抓好科学素质教育培训的整体规划。认真贯彻落实《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2011-2020年公务员培训纲要》、《2010-2015年全国团干部教育规划》、《全国妇女干部教育培训“十二五”规划》,把提高科学素质作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规划的重要内容。各地、各单位要根据教育培训规划,制定相关的实施意见和年度计划,把科学素质教育纳入单位干部的培训课程,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列为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 2. 注重培养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养。各地要将科学发展、创新型国家建设等战略思想以及我国科技发展规划等作为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注重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进行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教育培训。组织科研力量开展提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专题研究,为开展良好的教育培训提供科学方法。 3. 组织面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各类科普活动。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积极参与全国科普日等活动,带头了解科学、宣传科学、运用科学,不断增强其抵制伪科学的能力,切实为公众树立崇尚科学、追求科学的榜样,发挥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群体在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行动中的表率作用。 4. 加强公务员能力建设。规范初任培训、突出任职培训、深化在职培训、强化业务培训,创新培训形式,健全培训机制,确保科学素质教育培训任务的落实。充分利用网络、远程教育等现代教训资源,满足公务员各类别、多层面、多样化的培训需求,为提高公务员的科学素质提供有效的途经。在选拔录用、竞争上岗、综合评价工作中要体现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要求,适当增加对测评对象科学素质的考评内容。 5. 开发建立科学素质培训基地。与市科技馆、市博物馆等合作,开发建设干部科学素质培训基地,有计划地组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进行现场培训,增强其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 6. 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提高科学素质营造良好氛围。利用红船网、嘉兴在线、嘉兴日报、嘉兴电台、嘉兴电视台等各类新闻媒体创办有关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专题、专版、专栏,传播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推出一批注重科学素养、弘扬科学精神、提倡科学态度、讲究科学方法的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典型。 (二)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行动 围绕建设文明和谐社区,发展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提升社区居民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生活质量、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促进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 1. 健全社区居民科学素质工作体系。加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对社区居民科学素质工作的协调与服务,根据社区的实际状况与需求,明确责任主体,配备专(兼)职人员,建立必要的工作队伍,将科学素质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落实经费预算,切实把社区居民科学素质工作落到实处。 2. 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和教育活动。围绕安全健康、节能环保、防灾减灾等内容,依托科技周、科普日等宣传平台,开展科教进社区、全民健康行动、社区科普大讲堂、节能减排家庭行动、心理健康咨询等活动。 3. 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依托社区公共服务场所和设施,建立完善社区科普活动室、科普图书室、科普画廊等基础科普设施,拓展和发挥其服务功能;结合社区信息化建设,发挥互联网、移动通信、广播电视等新型传媒的宣传功能;健全街道科协、社区科普小组等基层组织,建立社区科普宣传员和科普志愿者队伍;开展科普示范街道、社区、楼宇、家庭等创建活动,40%的街道、社区达到省级基层科普示范单位的标准,70%的街道、社区达到市级基层科普示范单位的标准。 4. 构建社会化社区科普工作格局。有效整合社区内外科普资源,建立共建共享机制,鼓励学校、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企事业单位等积极参与社区科普活动,依托相关企事业单位建设社区科普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三)农民科学素质行动 围绕全市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整体部署,结合农村产业发展需要和农民自身需求,努力探索适合农民的科技教育、传播和普及模式,进一步提升农民依靠科技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和增收致富能力,促进农民科学素质的提高。 1. 建立健全农村科学教育培训体系。认真落实《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大纲》,加强农民学历教育培训,发挥好大中专院校以及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农村成人文化教育机构、农业科教与网络联盟、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等在农村科技教育培训中的作用,扩大农民受教育覆盖面,全面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 2. 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根据我市统筹城乡建设和发展现代都市型生态农业的需要,大力开展农业专业技能培训、农民创业创新培训、农民转移技能培训和务工农民岗位培训,全面提升农民的创业创新能力和就业技能。 3. 广泛开展农村科普活动。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活动,总结推广科技特派员、科技入户、科技110、科普大集等行之有效的做法,探索“常下乡,常在乡”的长效机制。 4. 切实加强农村科普示范体系建设。继续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示范县、生态家园富民工程、乡村清洁工程等惠农项目。充分发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科普惠农服务站和科技示范户的示范带动作用,探索建立科普服务“三农”的长效机制。继续开展科技进步示范市(县)和科普示范县(市、区)、乡镇、村创建活动。 5. 建立健全农村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服务网络。充分发挥乡镇科协、村科普小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机构在农技服务中的作用,引导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乡镇企业等积极参与农村科技教育服务工作。加强对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种养大户和科技示范户、农民合作组织负责人以及农村各类实用人才的培训,重点加强对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机构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发挥好科技专家服务团和科技特派员、大学生村官、科普志愿者在科普宣传、科技咨询中的作用,努力打造科技服务“三农”的长效机制。 (四)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 针对全市各个年龄段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学校(幼儿园)科学课程教育为基础,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丰富课外校外活动内容为手段,充分发挥学校(幼儿园)、家庭和社会三者的综合教育作用,激发未成年人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从小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促进他们科学素质的全面提高。 1. 将科学启蒙教育融入学前教育日常教学活动。结合幼儿特点,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通过图片认知、互动游戏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想像力。 2. 推进基础教育阶段科学素质教育。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严格落实科学课程标准,完善考核评价制度,鼓励学校开发以科学教育为内容的校本课程,鼓励学生通过参与体验、动手实践等方式,提高科学素质,鼓励普通高中开设丰富多样的科学教育选修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普遍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课程的综合性与连贯性,提高科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切实提高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改革职业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开展立足于工作和生活的职业指导教育。 3. 丰富校外、课外科学教育活动。广泛开展学生进实验室、动手做科研、科学调查体验等活动,充分发挥科研院所、科普教育基地、素质教育基地和科技工作者的作用,组织开展“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以及与科学家面对面、科技专家进校园、走进科学殿堂等活动;不断提高科技竞赛活动质量,办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模”比赛、机器人比赛等竞赛活动;积极鼓励企业、协会和民间开展普及性科技活动,扩大参与面和影响力;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提高新居民子女的科学素质。 4. 营造崇尚科学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创建平安校园、绿色学校、和谐学校、健康促进学校等活动,普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心理生理健康、安全避险自救等知识,加强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的宣传教育;定期开展学校科技节、读书节、科技周等常规教育活动,设立科普教育长廊、板报,营造师生自由讨论的文化氛围。 5. 探索建立校外科技活动场所与学校科学课程相衔接的有效机制。总结推广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科普教育共建共享试点工作经验,分步骤扩大试点范围;开展科技馆活动进校园、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等工作,鼓励中小学校利用科技馆、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科普教育基地、素质教育基地等资源,开展科技教育和科普活动。 6. 重视家庭教育在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中的作用。鼓励中小学校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对家长育儿观念、方法给予指导,提高家长科学育儿水平;鼓励家长为未成年人进行科学探究、科学学习提供条件,引导未成年人广泛接触自然、社会,培养未成年人亲近自然的情感。 7. 巩固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的成果。进一步提高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的质量,推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为农村未成年人尤其是新居民子女提供更多参与科学教育培训和科普活动的机会,培养其改善生存状况、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自我发展的能力。 (五)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行动 围绕经济转型升级和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加大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强企业培训教育、企业职工文化和科普设施等平台建设,提升城镇劳动者和谐发展新理念,努力使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1. 开展重点活动。相关部门要加强配合,做好节能宣传月、科技周、技能竞赛运动会、青工风采节、创新服务月等品牌活动,以新闻媒体为主要宣传平台,以专刊、专题等形式多角度、全方位报道全市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提升活动,营造良好的城镇劳动者尊重科学、实践科学的氛围。 2. 推进平台建设。继续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讲理想、比贡献”等活动,着力打造一批学习型、创新型、技能型团队;继续深入实施企业职工文化建设示范工程,以“五个一”和“百千万”活动为重点,抓好科普橱窗、职工书屋、文化共享服务点等平台建设;发挥企业科协、职工技协、技术(研发)中心等组织和机构的作用,举办各类专题讲座,利用有关实验室、产品陈列室等建设科普宣传阵地。 3. 提升经营管理人才素质。制定嘉兴市企业经营者人才创业创新能力素质提升行动计划,以弘扬创新精神,提高创业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为核心,实施新一轮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成长激励政策;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的社会化的企业人才评价机制,健全以市场和出资人认可为核心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体系;以“禾商论坛”、“禾商促进会”、“企业经营管理学院”、“企业网络学院”为载体,提升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和企业管理水平,实现工业经济持续、稳步、健康发展。 4. 加强专技人才继续教育。继续开展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交流,建立培训基地,组织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学习研修;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管理,推进继续教育信息化建设,完善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考核制度;继续实施硕士培训工程,推进在职人员高层次学位教育;全面推进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课程学习和提升企业管理效率的公益性培训。 5. 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积极拓展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领域,扩大职业资格证书的覆盖范围;强化国家职业标准的实施力度,完善社会化考评制度;推进校企合作,创新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模式;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重点扶持公共实训中心建设,充分调动企业和民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积极性;建立和完善高技能人才竞赛选拔、合理流动、考核激励和社会保障机制。 四、基础工程 (一)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 加强科技教师队伍、教材和基础设施建设,改进和创新教育培训方法,提高质量,激发公众接受科学教育与培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提高科学教育与培训的效果。 1.加强科技教师队伍建设。实施科技教师轮训计划,5年内全市中小学科技教师接受科学教育专业培训的比例达到100%;积极发展壮大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鼓励更多的科技人员参与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 2.提高科学教育与培训的教材质量。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标准,进一步提高科学课程教材质量,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直观性和互动性;加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及各种科学素质教育与培训的教材建设,根据农民、城镇劳动者、社区居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人群的特点编写教材,满足不同人群对科学教育与培训的需求。 3.加强教学与培训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培训场所、基地,配备必要的教学仪器和设备,为开展科学教育与培训提供硬件支持;加强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实验室、图书室,充实实验仪器、教具、音像设备、计算机等教学器材;开发现代远程教育资源,面向社会提供服务,实现资源共享。 4.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科学教育。鼓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界和科技专家参与中小学科学课程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师培训,强化各级行政学院、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职业学校、函授学校、广播电视学校等机构的科学教育和培训功能,支持科普场馆、市民学校、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等开展科学教育与培训活动,努力打造门类齐全、布局合理的科学教育培训基地。 (二)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 加强科普资源建设,鼓励和支持科普产品和信息资源的开发,丰富科普资源种类和总量;加强科普资源的有效整合,建立全市科普资源及信息的共享交流平台;充分发挥科普资源社会效益,把科技、人才优势转化为科普优势,大幅提升科普能力,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科普需求,提升全市科学素质基础建设整体水平。 1.加大科普资源开发力度。鼓励、扶持优秀科普剧、科普动漫、科普漫画作品创作,重视报刊、电视、网络和手机等媒体科普资源开发,提升民生、生态、应急科普资源产品的质量,鼓励和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科普资源开发建设。 2.加强科普资源有效整合。探索和建立科普资源共享平台,逐步整合各区域、各部门的科普资源,有效利用,形成合力;推进数字化科普教育平台建设,发挥网络优势,通过科普信息发布、资源导航、资源搜索、资源展示等功能,实现全社会科普资源共享;加强科普人才资源库建设,进一步充实和壮大科普人才队伍,为科普事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3.建立科普资源共享机制。逐步开放科研机构、高校、大型企业的实验室,充实和利用好图书馆、文化馆、各种活动中心等场所以及学校、社区等基层单位的科普资源;探索建立以市科技馆为中心的科普资源共享平台,以巡展、交换、重点支持等方式,提供优质的科普展品、展览。 4.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引进国外优秀科普资源,借鉴国际先进科普宣传教育理念和方法,促进全市科普资源整体水平的提高。 (三)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程 进一步提升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质量和效果,加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科技宣传力度,发挥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在科技传播中的积极作用,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科技传播新格局。 1. 提升媒体科技传播质量和效果。坚持媒体科技传播的严谨性和严肃性,弘扬科学精神,揭露伪科学;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社等主流媒体要发挥科技传播主渠道作用,为公众提供更多的科技知识和信息;加强科技传播的针对性,关注社会热点和公众需求,贴近生活、贴近基层、服务大众、提高实效。 2. 发挥新型媒体的科技传播功能。加强互联网新技术在科技传播服务中的应用和网络科普资源的开发培育,扶持若干个品牌科普栏目和虚拟科技场馆;发挥网络电视、楼宇电视、手机等移动媒体的科学传播功能,大力开发适合移动媒体传播的科普资源。 3. 提高大众传媒从业人员的科学素质与科技传播能力。有计划开展大众传媒从业者科学素质培训,增强其在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中的主动性和责任感;不定期举办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交流互动,不断提升其服务大众的能力和水平。 4. 建立大众传媒应急科学传播体系。提高各类媒体对于突发公共事件和重大自然灾害的反应能力,发挥电视广播的优势,为大众提供多样化的科学抗灾信息服务;强化抗灾应急期间移动媒体的科技传播能力,发挥移动媒体方便快捷优势,形成规模辐射效应。 (四)科普基础设施工程 提升现有各类科普基础设施科普能力,拓展社会设施资源的科普功能,推进基层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科普基础设施布局,形成各类科普基础设施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1. 提升现有科普基础设施的科普能力。嘉兴市科技馆、秦山核电站等科普教育基地,要强化需求导向,完善运行机制,创新服务方式,加强展教内容的互动性、展出形式的多样性和展教资源的时效性,增强服务效果;加强科普教育基地之间交流合作、互惠互利,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科普教育基地联合服务的能力。 2. 拓展社会公共资源的科普功能。配合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的实施,建立一批现代科技展示和科研成果宣传基地;根据区域产业发展布局,鼓励企业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科技场馆;大力开发科普旅游项目,将人文景观和科普元素,旅游开发经营和科普宣传教育融为一体;引导公园、商场、体育场馆等公共场所逐步增加科普宣传设施,打造一批科普主题公园和科普商贸城。 3. 推进市科技馆迁建(改建)工程。根据市科技馆现状,加强市科技馆迁建项目前期调查研究,提出符合嘉兴实际的建设方案,积极推进项目落实。 4. 加强基层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县(市)要建立一个配备相应设施的科普活动中心,开展阅览培训、展教实验等活动;鼓励新市镇新社区建设高标准、高品位的科普设施;完善和提升基层科普活动室设施建设,鼓励建设各种主题鲜明的小型科技(科普)活动室,同时积极推进数字化科普设施平台建设和户外科普设施提升工程。 (五)科普人才建设工程 着力提升科普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优化科普人才队伍结构,建立由科技工作者、科协工作者和科普志愿者等组成的专兼职结合的科普人才队伍。 1. 加强专职科普工作者队伍建设。建立和健全科普工作者教育培训体系,开展多形式培训和进修活动,积极开展科普理论和政策方面的交流研讨,提高科普专职人员的业务水平。 2. 巩固兼职科普工作者队伍。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各级学会的人才优势,鼓励和支持专家、科技人员积极投入科普创作和科普产品的研发设计;发挥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和科技社团的作用,在实践中培养一批科普活动策划与组织人才。 3. 调整充实科普讲师团队伍。鼓励在教学、科研、生产领域颇有建树,热心科普事业的专家学者加入到科普讲师队伍中来,发挥专业优势,积极为基层提供各种科普服务,打响科普讲师团品牌。 4. 壮大科普志愿者队伍。充分调动各界人士参与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的积极性,不断扩大科普志愿者队伍;引导大专院校学生走向社会,积极参与科普公益事业,开展科普志愿服务;加强管理,完善考核与激励机制,切实将科普志愿服务落到实处。 五、保障和实施 (一)组织领导 1.市政府领导全市《纲要》的实施工作,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并对全民科学素质实施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制定工作规划,提出总体任务安排,协调各成员单位共同推动任务落实,指导各县(市、区)科学素质工作。 2.各有关部门、人民团体要按照《纲要》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制定相应的工作规划和计划,发挥各自优势,密切配合,切实承担起《纲要》赋予的各项任务。 3.各县(市、区)政府负责领导当地《纲要》实施工作,并将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把实施《纲要》的重点任务列入年度工作计划,纳入目标管理考核。 4.加强基层科协组织建设,乡镇(街道)科协主席应由同级副职以上领导兼任,同时要创造条件充实力量,配备专职秘书长,并参照同级中层干部管理,确保有人干事。 (二)政策保障 1. 建立和完善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政策体系。进一步明确政府机关、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及公民个人在全民科学素质建设中的权利、责任和义务;继续将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体系及嘉兴市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统筹安排,深入推动。 2. 完善奖励、激励制度。制定相关的认定标准和表彰奖励办法,鼓励和吸引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兴办非营利的公益性科技教育、科技传播和科学普及机构;积极推动科普产业发展,重点扶持科普设施开发和科普网络游戏及科普动漫等产业的发展;建立科普工作激励机制,对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组织给予表彰鼓励。 (三)经费投入 1. 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同时要提高科普经费的增长速度,确保科普专项经费的增幅与科技投入的增幅一致。到“十二五”期末,市、县、镇(街道)三级科普活动专项经费应分别达到人均1元、2.5元、3(5)元以上,科普经费人口基数应包括外来务工人员,同时要保证《纲要》实施专项经费。 2. 落实各相关部门实施经费。各级部门、人民团体根据所承担的任务,按照预算管理的规定和现行资金渠道,统筹考虑和落实所需经费。 3. 拓宽社会资金投入渠道。切实执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中宣部关于进一步支持文化事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国办发〔2006〕43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科技部、新闻出版总署关于鼓励科普事业发展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3〕55号)和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制定的《科普税收优惠政策实施办法》(国科发政字〔2003〕416号)中有关对公益性科普事业的捐赠税收优惠政策,并根据《纲要》中关于“进一步完善捐赠公益性科普事业个人所得税减免政策和相关实施办法”的规定,依法吸纳社会资金,支持嘉兴全民科学素质建设。 4. 落实职工科学教育培训经费。切实执行《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中有关“一般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从业人员技术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可按2.5%提取,列入成本开支”的规定,足额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并将其中主要部分用于职工科学素质建设。 (四)监测评估 建立和完善全民科学素质状况和《纲要》实施的监测指标体系,并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每五年开展一次全民科学素质调查,以评估阶段性工作成效。 作者: 信息来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