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546445/2022-426567 | 发布机构: | 市政府办公室 |
发文日期: | 2022-05-05 | 组配分类: | 报告发布 |
2022年嘉兴市政府工作报告 | |
2022年4月25日在嘉兴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代市长 李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市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嘉兴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外部环境的深刻复杂变化,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中最精彩板块,较好完成了市八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加快建设共同富裕典范城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综合实力大幅跃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有效应对中美经贸摩擦、新冠肺炎疫情等风险挑战,推动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从3979亿元跃升到6355亿元,年均增长7%,由全省第6位上升到第5位;财政总收入从673.4亿元增加到1122.8亿元,由全省第4位上升到第3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387.9亿元增加到674.8亿元,由全省第5位上升到第3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4.89万元、2.90万元分别提高到6.98万元、4.36万元,收入比从1.69:1缩小到1.60:1,农村居民收入已连续18年居全省第一。工业经济增量提质。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制造“555”行动,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33万亿元、为2016年的1.7倍,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均实现翻番,五年新增上市公司28家、百亿企业6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4家,工业转型升级和“双创”工作两次获国务院表彰。服务业发展壮大。实施服务业“百项千亿”工程,新增省级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7个,5个县(市)全部上榜全国服务业百强县,成为全国首批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769.6亿元、为2016年的1.6倍。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均超过1.2万亿元,为全国第9个“双破万亿”地级市。现代农业加快发展。首创农业经济开发区并实现县(市、区)全覆盖,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土地流转率从56%提高到71%,新建高标准农田73.3万亩,新增省级现代农业园区9个、特色农业强镇10个,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省第一,获评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市,成功举办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主场活动。 五年来,我们深入实施首位战略,城市能级全面提升。坚定不移把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作为嘉兴高质量发展的首位战略,打好枢纽嘉兴、品质嘉兴、创新嘉兴、开放嘉兴“四大会战”,城市竞争力明显增强。纳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南向拓展带,一体化示范区嘉善片区加快建设,38条制度创新经验全国推广,与沪杭苏湖等毗邻地区协同发展全面推进。交通枢纽建设取得突破。钱江通道北接线、杭州湾跨海大桥北接线二期、杭海城际铁路等一批重大工程建成投用,“三纵三横”高速路网全面建成,嘉兴机场正式获批,苏台高速二期、浙北集装箱运输通道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嘉兴港迈入“亿吨大港”行列、全球百大集装箱港口排名上升到第85位。城市品质精彩蝶变。实施中心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建成南湖天地、嘉兴火车站、市区快速路一二期等标志性项目,“城中村”全部清零,“断头河”全线贯通,实现了“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全市改造提升老旧小区491个,建成精品公园33个、生态绿道681公里,城镇化率提升到71.9%。创新动能更加强劲。推进G60科创走廊建设,实施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深根计划”,启动建设湘家荡、天鹅湖等科创湖区,南湖实验室、南湖研究院等一批创新载体相继落户,浙大海宁国际校区、中科院浙江研究院等创新集聚效应日益凸显,研发投入强度提高到3.4%,人才吸引力排名全国城市第22位、全省第3位,入选“科创中国”创新枢纽城市,荣获全省首批“科技创新鼎”。对外开放不断扩大。获批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省高质量外资集聚先行区,进出口总额达到3783.8亿元、为2016年的1.8倍,五年引进百亿级重大产业项目26个、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95个,实际利用外资117.5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112亿美元,嘉兴综合保税区跻身全国30强。 五年来,我们迭代推进改革赋能,发展活力充分迸发。坚持把改革作为关键一招,推动从“最多跑一次”改革到数字化改革的不断深化,全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政务服务效能持续提升。深入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全省首创无前台政务服务“未来大厅”,推出便民利企“一件事”改革56项,企业开办“一日办结”、社会救助“一证通办”等13项改革在全省推广。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和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机构职能体系更加协同高效。重点领域改革纵深推进。深化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五年共出让“标准地”4.6万亩,规上工业亩均税收增长66.1%。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创新发展“新仓经验”,深化“三位一体”改革,所有县(市、区)全部进入“中国城乡统筹百佳县市”前40位。推进国有资本经营体制改革,优化重组国有企业,组建国投公司、铁投集团。营商环境加快优化。建立完善“北斗七星”格局,组织开展“10+N”优化营商环境便利化行动,首创“综合查一次”执法模式并在全国推广,搭建企业服务直通车平台,在全省率先推出联企服务员、税务网格员、金融指导员,营商环境便利度连续两年排名全省第二,获评央视发布的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20强。 五年来,我们持续强化生态治理,城乡环境明显好转。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治理污染、修复生态,获得美丽浙江考核优秀市和五水共治“大禹鼎”,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污染防治攻坚成效显着。开展6轮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整治、大曝光”行动,推进水、气、土、废共治,市控断面三类及以上水体比例从19.2%上升到94%,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提高8.5个百分点,PM_2.5平均浓度下降35%,南排工程排涝能力有效增强,五年新建污水管网794公里,建成固废处置设施46个,在全省率先实现生活垃圾“零增长、零填埋、不出县”。生态保护修复水平不断提升。统筹“山水林田湖海”系统治理,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新增省级美丽河湖32条、绿化造林4.8万亩,南湖水质达到湖库三类水标准,运河湾湿地公园晋升为国家级湿地公园。美丽镇村建设全面推进。深化“千万工程”和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五年新增省级美丽城镇36个、3A级景区村庄81个、美丽乡村精品线36条,新改建“四好农村路”1075公里,获评省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优秀市,平原水乡美丽乡村实践成为全省典型。 五年来,我们用情用力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实施高水平全面小康“补短板”行动,全市财政五年投入2667亿元用于民生事业,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9.5%。社会保障提标扩面。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全面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实施标准和参保率均居全省前列,城乡低保标准从每人每年7968元提高到11040元,在全省率先实现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全覆盖,为3.4万名重度失能人员提供护理保障,创新推出“大病无忧”补充医疗保险,参保人数突破260万,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教育现代化稳步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成为全国样板,嘉兴学院“创大”指标全面进位,嘉兴南湖学院成功转设。“健康嘉兴”建设不断深入,城市医联体、县域医共体实现全覆盖,在全国率先开展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奥运会、残奥会金牌实现零的突破。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获得“四连冠”,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经验全国推广。文化文明建设亮点纷呈。传承弘扬革命文化,完成南湖革命纪念馆提升工程,推出歌剧《红船》、舞剧《秀水泱泱》等红色文艺精品,新时代“重走一大路”列入全国“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实施禾城文化复兴三年行动计划,建成子城遗址公园、马家浜文化博物馆等文化地标。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市文化艺术中心、图书馆二期、博物馆二期等重大项目建成投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评估实现全省“八连冠”,连续四轮获评全国文明城市。社会大局平安稳定。推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深化“三微治理”“三源共治”,建成智安小区2447个,率先完成县级矛调中心全覆盖。统筹做好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等工作,圆满完成护航党的十九大、世界互联网大会等重大安保任务,荣获“长安杯”和“一星平安金鼎”。 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我们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始终以新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强化法治建设,建立常态化学法、政府法律顾问制度,自觉接受监督,五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157件、政协提案1674件。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政府系统党的建设持续加强。 各位代表,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们隆重庆祝建党百年,高质量承办举办中央和省级重大活动25项,“百年百项”标志性工程精彩呈现,展现了革命红船起航地的时代风貌,激发了全市人民的奋斗激情。我们攻坚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组织实施传统产业整治提升、扩大有效投资、“上市100”等专项行动,新兴产业发展、外资利用、研发投入等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均列全省前三。我们大力推动数字化改革破题见效,加快建设市县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83个应用上线浙里办,“综合查一次”“浙农服”等18个应用入选省数字化改革最佳榜单,数字政府建设考核全省第三。我们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开展免费健康检查,受益群众超过36万人;加强青少年近视防控,完成教室采光照明改造2814间;改善重点场所停车条件,新增学校、医院公共停车位6675个;优化居家养老服务,完成家庭适老化改造2248户等,市八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十方面民生实事全面完成,解决了一批就学、就医、养老的民生问题,建成了一批文化、健身、社区服务的公共设施,提升了一批老旧小区、自然村的环境面貌,以实际行动回应了群众期盼、兑现了政府承诺。我们坚决筑牢疫情防线,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慎终如始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落实落细疫情防控“七大机制”,安全转接隔离上海空港和嘉兴海港口岸入境来浙人员。面对今年以来多起输入性疫情,快速激活市县一体扁平化指挥机制,果断采取科学有效防控措施,大力发扬迎难而上、连续作战精神,医护人员日夜奋战,公安干警、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冲锋在前,党员干部闻令而动,广大市民群众密切配合,众志成城打赢了疫情防控的遭遇战、阻击战、歼灭战,彰显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使命担当。 五年砥砺奋进,经验弥足珍贵,我们深切体会到: ——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把总书记嘱托作为根本遵循。只要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毫不动摇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推动一切事业的坚强保证,永远不忘总书记对嘉兴的殷殷嘱托,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就一定能够保持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战胜各种风险挑战,推动嘉兴发展行稳致远。 ——必须始终秉持为民情怀,把群众满意作为价值追求。只要我们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坚持把群众的小事当作政府的大事,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就一定能够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把改革创新作为动力源泉。只要我们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提升塑造变革的能力,以数字化改革引领撬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用创新思维破解发展中的矛盾问题,敢闯敢试、先行先试,就一定能够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走出一条高质量的发展路径。 ——必须始终抢抓发展机遇,把战略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只要我们增强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慢进也是退”的危机感,紧紧抓住重大战略机遇,跳出嘉兴谋划嘉兴,立足全局发展嘉兴,主动作为、乘势而上,就一定能够育先机开新局,实现大发展大跨越大提升。 ——必须始终强化实干担当,把勇猛精进作为鲜明导向。只要我们满怀进取之心,时刻保持奔跑的状态、奋斗的姿态,以“比学赶超”的精气神抓发展,以“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责任感抓落实,就一定能够推动各项工作走在前列,在新的赶考路上交出不负红船、不负人民的时代答卷。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嘉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队伍,向所有关心支持嘉兴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尚不稳固,产业转型升级不够快,各类资源要素制约明显;区位优势发挥不够充分,中心城市能级还不够高,城市精细化管理需要加强;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社会治理和疫情防控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政府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工作能力还有差距,政府自身建设有待加强。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这些问题,不畏难、不回避,采取更加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 市第九次党代会擘画了今后五年嘉兴发展蓝图,明确了率先形成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标志性成果、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加快建设共同富裕典范城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历史方位和目标要求,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拼搏进取,奋力开创嘉兴发展的新局面。 新一届市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嘉兴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红船精神,坚决守好“红色根脉”,忠实践行“八八战略”,深度融入和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持续擦亮“七张金名片”,全力推动嘉兴蝶变跃升、跨越发展,奋力实现“两个率先”,加快建设共同富裕典范城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努力成为“重要窗口”中最精彩板块,全面谱写奋进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崭新篇章。 建议今后五年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综合实力显着提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取得决定性成果,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态势充分显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17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1000亿元,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过160亿美元。 ——创新发展动能显着提升。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科创平台打造、创新主体培育、高端人才集聚取得重大突破,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8%,人才资源总量超过150万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5500家,成为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高地。 ——共同富裕水平显着提升。人民群众物质富裕和精神富有达到新水平,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公共服务更加优质均衡,率先基本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9.5万元和6万元,家庭年可支配收入10-50万元群体比例达到81%以上、20-60万元群体比例达到46%以上,展现共同富裕美好图景。 ——生态环境质量显着提升。美丽城市、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取得实质性进展,单位GDP能耗、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建设从源头到龙头“最优质供水城市”,全域建成“清新空气示范区”“污水零直排区”“无废城市”,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示范城市。 ——文化文明程度显着提升。“两个文化”交相辉映,守好“红色根脉”、传承历史文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伟大建党精神、红船精神广泛弘扬,“勤善和美、勇猛精进”的新时代嘉兴人文精神更加彰显,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文化产业发展质量明显提高,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江南水乡文化名城影响力持续扩大。 ——社会治理效能显着提升。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新时代“网格连心、组团服务”不断深化,“四治融合”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更加完善,防范化解风险能力明显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认同感满意度保持全省领先。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十个方面工作: (一)深化首位战略,更高站位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增长极。进一步发挥区位优势,打造接轨上海“桥头堡”和承接上海辐射“门户”,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嘉善片区。落实示范区“1+1+N”规划任务,系统重塑“一城一谷三区”空间布局,建成水乡客厅、祥符荡创新中心等重大平台,在规划管理、生态保护、要素流动等方面形成一体化制度创新成果,展现嘉善片区在示范区的领跑态势。全力建设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金南翼”。主动对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功能布局,实施8项集成改革和8大标志性工程,加强与上海在基础设施、园区平台、公共服务等方面对接,全方位融入上海大都市圈。深化杭嘉、甬嘉、苏嘉、嘉湖一体化发展,推动设立湾北新区,建设秀水新区、南北湖未来城、钱塘国际新城等重大平台,形成“四方联动”协同发展格局。高水平建设交通强市。发挥交通先行作用,大干交通、干大交通,发展综合交通、智慧交通、未来交通,打造铁路、航空、海河联运三大枢纽,形成内畅外联、快捷高效的立体化综合交通体系。建成嘉兴至枫南、嘉善至西塘市域铁路、沪平盐城际铁路、苏台高速二期等重大工程,开工建设通苏嘉甬铁路、沪乍杭铁路、杭州都市区中环嘉兴段等重大项目,嘉兴港万吨级泊位达50个以上,集装箱吞吐量超500万标箱,嘉兴机场建成并投入使用,建设航空联运中心,打造国家物流枢纽城市。 (二)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更强担当建设国家创新体系重要节点。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增强科技创新的支撑能力,打造面向未来的创新活力新城。着力建强创新平台。加快构建G60科创走廊创新主动脉,提升国家级、省级高新区平台能级,高标准建设一批科创湖区,支持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全面建成具有先进水平的新型创新载体,推动南湖实验室、南湖研究院、北理工长三角研究院等科创载体加快崛起,争创省级、国家级科研平台。深化与浙江大学、同济大学等知名院校合作,加快推进嘉兴学院“创大争一流”、嘉兴南湖学院建设特色鲜明应用型高校,发挥高校对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聚力培育创新主体。开展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和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60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550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50家。推进企业研发能力提升行动,建成省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350家、省级企业研究院150家。完善企业创新服务体系,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深化长三角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科创企业贷款余额超过3000亿元,打造长三角科技成果转化高地。大力集聚创新人才。实施“星耀南湖”系列人才计划,持续打响长三角全球科创路演中心等引才品牌,引育全球顶尖人才、国内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400名以上。开展青年英才集聚行动,培育一批青年科学家、青年企业家、青年工匠,新增青年大学生50万名,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完善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在住房、医疗、子女就学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得好,以“人才出彩”成就“嘉兴精彩”。 (三)实施制造强市战略,更大力度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坚持实体为本、制造为基,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打响“嘉兴智造”品牌。加快制造业转型提质。发展壮大新材料、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培育形成新能源、生命健康、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打造玻纤复合材料、光伏、智能家居等一批具有行业话语权的产业集群,做强高能级产业生态园和高品质小微企业园,推动制造业规模和竞争力大幅提升。实施“凤凰行动”“雄鹰行动”,加快培育链主型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增上市公司35家以上,打造6家千亿市值、4家千亿产值的龙头企业,让嘉兴成就更多优秀企业,让优秀企业成为嘉兴的金字招牌。深化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实施数字经济倍增行动,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进省级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完善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大脑”,培育“未来工厂”,实现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以上。创新理念方法,办好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放大溢出效应,打造“互联网+”高地。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实施生产性服务业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科技服务、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60%以上,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让先进制造业成为嘉兴跨越发展的有力支撑。 (四)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更宽视野建设全面开放新高地。深入实施开放带动发展战略,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积极培育外贸综合服务、海外仓等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跨境电商+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外贸龙头企业,做好进博会、广交会等参展工作,进出口总额突破4300亿元。实施消费提质增量工程,发展夜间经济、首店经济、品牌连锁经济,建成一批高档次商圈、高品质步行街,着力培育有影响力的消费品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3000亿元,打造长三角区域消费中心。集聚高质量外资。发挥省高质量外资集聚先行区优势,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聚焦产业发展导向,精准招引世界500强企业、国际行业领先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引进总投资超10亿美元项目5个以上,在项目数量、体量和质量上取得新突破。构建开放新格局。做强浙江自贸区嘉兴联动创新区,推动自贸区试点经验复制推广。强化与上海综合保税区、苏州工业园区等高能级开放平台协作,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国际产业合作园。用足用好QFLP试点,积极培育国际合作新优势。 (五)提升城市发展能级,更大格局建设具有国际品质的现代化大城市。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推动城市能级跃上新高度。加快市域一体化发展。坚持以发展规划为统领、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提高要素配置、产业发展统筹水平。加快市区快速路建设,形成全市域快速路网。强化中心城区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县城扩容提质,高水平建设美丽城镇,促进中心城区、县城和中心镇的协调发展。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品质。突出“红船魂、运河情、江南韵、国际范”,持续实施城市品质提升行动,构建“九水连心”景观体系,建成子城文化客厅、中央公园等城市地标,充分彰显革命文化和历史文化底蕴,把城市打造得更富特色、更有韵味。深化城市有机更新,推进未来社区建设和老旧小区改造,从根本上消除空心板房的安全隐患,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加快建设高铁新城,大力提升国际化水平,让历史名城和现代新城相映成辉,不断提高嘉兴的知名度美誉度。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以绣花功夫管理城市,出台精细化管理标准,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构建现代化城市管理大脑,倡导广大市民以主人翁姿态当好城市管家。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建设一批“席地可坐”的城市客厅和样板街区,提升绿化、洁化、美化水平,打造路见本色、物见其颜的最干净城市,让嘉兴精致精美、人见人赞。 (六)深化城乡融合发展,更快步伐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示范市。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实施“农创嘉乡、未来嘉乡、共富嘉乡”行动,打造全国统筹城乡发展典范。建设都市型生态农业高地。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稳定重要农产品供给,拎稳“米袋子”、丰盈“菜篮子”。推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构建“一核四芯”农业平台体系,培育壮大本土种业,做强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主体,提升发展农村电商和快递物流配送,扩大“嘉田四季”“嘉兴大米”等品牌知名度。推进强村富民行动。深入实施新时代乡村集成改革,探索完善农村“三权”依法自愿有偿退出机制,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期延长试点,推广“飞地抱团”、农户持股增收等模式,增强集体经济造血能力,农村居民收入保持全省首位。打造全域美丽乡村。开展美丽乡村“十百千”建设行动,加强农房建筑风貌管控,提升农村生活环境,打造10个诗画江南典范片区,建成100个省级未来乡村,提升200个历史文化传统村落,让全域美丽乡村成为嘉兴一道靓丽的风景。 (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更高标准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城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实现从“补短板”到“创示范”的跨越提升。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统筹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水资源保护利用,加快全域水系重构,实施海塘安澜工程,推进稻田退水“零直排”建设,省控断面三类及以上水体比例稳定保持100%。深化清新空气行动,强化工业废气整治,PM_2.5平均浓度低于每立方米24微克。加强土壤污染管控和治理修复,推进固废源头减量,做好资源化利用,创建全国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市。积极推行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健全能耗、碳排放“双控”制度,科学有序推进能源、工业、交通等重点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取得明显成效。培育发展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产业,推进光伏、风电、氢能等规模化应用,加强核能综合利用,非化石能源装机容量比重达到65%以上,打造新能源产业示范基地。不断健全现代生态治理制度。严格实行“三线一单”管控,构建地上地下、陆海统筹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提升优质生态产品服务供给能力。强化环境污染发现、处置闭环管理,加强跨区域协同治理,以“零容忍”态度严惩环境违法行为,让破坏生态环境者付出代价,全力守护嘉兴的碧水蓝天。 (八)推动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更富成效建设和谐幸福之城。深入实施“八大行动”和“共富十改”,打造“幸福一‘嘉’人”民生优享品牌,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扎实推进“扩中”“提低”。实施“乐业富民”工程,健全高质量就业创业体系,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新增城镇就业50万人。完善收入分配调节机制,推进居民收入和中等收入群体“双倍增”计划,提升低收入群体增收能力,促进产业工人等重点群体加快迈入中等收入行列。开展“技能嘉兴”行动,加强政策支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南洋职业技术学院、嘉兴技师学院扩容升级,提升技能人才的社会认同感和职业荣誉感,让嘉兴成为高技能人才的向往之地。健全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构建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提高养老金、医保等保障标准。完善精准救助机制,发展慈善事业,加大困难群众帮扶力度。健全住房保障体系,满足多样化合理住房需求,建设筹措保障性住房15万套,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提升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水平。把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特色多样、职业教育特色发展、高等教育跨越发展,完善“双减”长效机制,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引育一批名师名校,打造“红船旁品质教育”,让教育成为推动嘉兴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深化“健康嘉兴”建设,建成投用长三角国际医学中心,完成市第一医院、市中医院改扩建工程,深入推进“名医到嘉”,加强医联体、医共体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创建国家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建设一批满足国际国内重大赛事举办要求的体育场馆,建成社区“运动家”500个。完善“嘉心在线”服务平台,促进全民健心。优化“一老一小”服务,构建幸福养老服务体系,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和配套支持措施,建设育儿友好型、老年友好型社会。打造新时代文化文明高地。加强红色文化资源挖掘利用,建设全国红色旅游标杆城市。深化禾城文化复兴工程,建成以天籁阁为中心的古城文化核心区,提升古镇保护开发水平,打响“中国古镇看嘉兴”品牌。共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推动海塘潮文化申遗。实施文化设施强基工程,建成覆盖城乡的“10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组建嘉兴艺术团、歌舞团、交响乐团等专业院团,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高雅艺术。 (九)发挥数字化改革引领撬动作用,更深层次激发体制机制新活力。坚持数字化改革与全面深化改革、共同富裕示范区重大改革整体贯通、一体推进,加快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面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立足政府有为、市场有效、群众有感,完善线上线下融合的政务服务体系,建强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打造一批多跨联动的数字化改革应用项目,推动政府履职流程再造、制度重塑。强化“浙政钉”协同支撑能力,大力推广“浙里办”,全面覆盖群众和企业办事需求,实现公共服务由网上“可办”到“好办易办”,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协调联动的数字生态。持续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抓好省级以上重大改革项目,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深入实施亩均效益领跑者行动,完善“标准地”制度,全面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开展“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推进“一支队伍管执法”,构建高效协同的事中事后监管执法体系。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做大做强做优国有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新一轮营商环境提升行动,健全规范透明的市场准入制度,开展企业全生命周期便利化服务,提高投资项目审批效能,深化融资畅通工程,全面提升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水平,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 (十)统筹发展和安全,更实举措建设最具安全感城市。坚持底线思维,强化忧患意识,牢记“嘉兴无小事、事事连政治”,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提高安全发展水平。以极端负责的精神抓好安全生产,压紧压实责任,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大力整治危化品、道路运输、消防等领域安全隐患,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加强城市运行安全保障,完善防灾减灾救灾体系,提高抵御各类风险能力。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先行市建设,推进基层“四治融合”,健全“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加强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塑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夯实基层基础,加强社工队伍建设,打造智能化、一站式社区服务综合体,让城乡社区成为服务群众的第一站、社会治理的“硬底盘”。深化平安嘉兴建设。健全“监测、预警、处置、反馈”风险闭环管控机制,防范化解非法金融、房地产等领域风险。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提升疫情应急处置能力。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进智安街道、智安单位等系列创建,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依法严厉打击犯罪活动,打造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区。 2022年主要工作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我们将牢牢把握“稳进提质、除险保安、塑造变革”的要求,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组织开展项目攻坚年、服务优化年、民生提升年活动,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 建议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4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收入倍差持续缩小;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3%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完成省下达的能源和环境计划目标。 今年,我们将突出抓好六项工作: (一)千方百计惠企助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帮企业就是促发展、助企业就是增后劲,想方设法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倾情倾力支持企业专注前行。大力减轻企业负担。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各项惠企政策,最大限度挖掘降本空间,按照“第一时间+顶格优惠”原则,推动各项减税降费政策直达快享,清理规范各类涉企收费,对餐饮、旅游、住宿等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给予政策倾斜,全年为企业减负300亿元以上。有效保障企业融资需求。实施小微企业信贷“增氧计划”和金融服务“滴灌工程”,新增各项贷款2000亿元以上,其中制造业中长期贷款200亿元以上,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持续优化企业服务。把联系企业、服务企业作为本职,推进极简审批许可、便利商事登记,政府采购项目预留给中小企业的比例超过40%。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让企业家安心搞经营、放心办企业。 (二)多措并举扩投资稳外贸促消费,夯实经济增长基本盘。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落实省“5+4”稳进提质政策包,实现经济平稳运行。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开展先进制造业投资、重大交通项目投资、城镇更新投资等“十大专项攻坚行动”,实施省“4+1”、市“551”等重大项目建设计划,推动资源要素向重大项目集中,供应建设用地4万亩,政府专项债资金增长20%以上。加大招大引强力度,引进世界500强、国际行业领先企业和超亿美元项目80个以上,实际利用外资超30亿美元。实施赛马晾晒机制,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达产。保持外贸平稳发展。落实出口退税、出口信贷等政策,发挥专业外贸公司平台优势,市级稳外贸资金增长20%,新增有出口实绩企业500家、开展跨境电商业务企业200家,出口占全省份额稳中有增。激活消费需求。开展促消费系列活动,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推进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培育壮大文化服务、休闲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支持嘉善、桐乡创建省级夜间经济试点城市,推动海宁创建省级智慧商圈,确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以上。 (三)着力强化创新驱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联动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提升,加快建设长三角核心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数字经济高地。增强科技创新动能。推动国家高新区“一区多园”发展,组织开展关键技术揭榜挂帅,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0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50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10家,规上百强企业实现研发机构全覆盖,财政科技支出增长18%以上。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进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盘”攻坚行动,淘汰整治“高耗低效”企业1400家,腾退低效用地2万亩,完成传统产业工厂数字化、绿色化改造1000项。实施“十百千万”企业培育工程,新增上市公司1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家、隐形冠军企业5家。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启动建设软件产业集聚区,新增省级“未来工厂”和智能工厂15家,在役工业机器人达到2万台,新开通5G基站2000个,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6%以上。 (四)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提升城市竞争力美誉度。落实首位战略,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全面提升城市能级。加速接沪融杭。高质量办好上海·嘉兴城市推介系列活动,加大城市形象宣传,推动异地公积金贷款互认互通,试点推行跨省合作园区“一口受理、同城通办”,实现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加快嘉善“双示范”建设,推进浙大长三角智慧绿洲、科创绿谷研发总部等20个重点项目,办好示范区三周年现场会。深化平湖—金山产城融合发展区建设,促进海宁、桐乡临杭板块协同发展。提升综合交通枢纽水平。开工建设嘉兴至枫南、嘉善至西塘市域铁路、通苏嘉甬铁路、沪平盐城际等工程,开工建设沪杭高速嘉善联络线、杭浦高速海盐联络线等项目,开工建设嘉兴机场、中心城区至县(市)快速路,建成湖嘉申线航道改造工程,嘉兴港新增对外开放泊位10个。推进城市品质提档升级。全面启动高铁新城核心区开发,加快建设南湖湖滨、月芦文杉等板块,改造提升中央公园,建成少年路步行街。大力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开展重点区块“拔钉清零”行动,全面排查建造年代久远的空心板房,消除安全隐患,让群众住上安心房。开展迎亚运“两路两侧”整治行动,提升道路沿线环境品质。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治理城市顽疾,改善市容环境,提升公共场所规范化、精细化、人性化、智能化管理水平,中心城区建成一批精品示范道路和高标准保洁示范区,让城市每天都发生令人欣喜的变化。 (五)纵深推进数字化改革,推动改革任务落地见效。聚焦“两年大变样”目标,围绕“1612”体系架构,加快数字化改革集成突破、集中展示,形成一体融合的改革工作新格局。完善平台功能。贯彻落实省公共数据条例,加快打造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深化数字孪生试点,提升数据归集、资源共享、预警预测等能力,实现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监督,数据有效利用率达到95%以上。打造重大应用。对准规定跑道,紧盯改革难题,抓好重大应用的系统谋划、启动实施、迭代升级,加强数字化项目统筹管理,争取“一地创新、全省共享”试点,推出一批具有嘉兴特色的应用成果,力争获评全省最佳应用、改革突破奖。推进全面贯通。着眼实用、实战、实效,高标准承接全省推广的重大应用,功能贯通率达到100%。深化“掌上办事”“掌上办公”“掌上治理”,提高浙里办、浙政钉使用率,推动数字化改革全面赋能基层、惠民助企。 (六)聚力推进先行示范,打造共同富裕标志性成果。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让人民群众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拓宽富民增收路径。深化“扩中”“提低”行动,持续优化创业致富环境,完善就业帮扶机制,新增城镇就业10万人。加快构建共富型大社保体系,实施“生活无忧”十助行动,兜住困难群体生活底线。打造乡村振兴升级版。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强化粮食安全保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培育创意农业、特色民宿等乡村业态,所有村集体经济年经常性收入达到150万元、经营性收入达到50万元。推动秀洲区城乡融合发展由试点迈向示范,支持嘉善率先建设全域美丽乡村。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提升基础教育优质均衡水平,建成中小学校、幼儿园21所,新增学位1.5万个。加快医疗资源扩容提质,开工建设长三角国际医学中心,建成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新增执业医师2000名。深化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试点,大力发展普惠性托育服务,新增社区嵌入式养老床位1000张、幼儿托位2500个以上。推动精神富有。加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全域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推进智慧书房、文化礼堂等场馆建设,丰富“文化有约”“书香嘉兴”品牌内涵,办好《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展览,以文化力量促进共同富裕。打好环境质量提升仗。实施生态惠民行动,推进一批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深化低碳试点建设,市控断面三类及以上水体比例稳定在94%以上,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0%以上,提升良好生态环境普惠度。认真抓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完善“七大机制”,以精密智控为抓手,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学化、精准化水平,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狠抓责任落实,强化隐患治理,加大监管执法力度,确保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持续下降,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嘉兴。 支持人大、政协履行职能,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深化双拥共建。做好山海协作、对口支援、民族宗教、外事侨台、史志档案、人防海防、反走私、气象等工作,推动工会、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慈善、红十字会、残疾人等事业取得新进步。 各位代表,经过认真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我们向本次大会提交了12件民生实事候选项目,请各位代表审议并票决。对大会确定的项目,我们将细化目标任务、拉高工作标杆、强化责任落实,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标准,办实办好每一件民生实事,让全市人民早受益、多受益。 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新一届政府将坚决扛起革命红船起航地的责任担当,把高站位、实干事、严要求结合起来,大力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坚决做到绝对忠诚。心有忠诚,行有方向。我们将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胸怀“国之大者”,守好“红色根脉”,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定不移做“两个确立”忠诚拥护者、“两个维护”示范引领者,做到总书记有号令、中央有部署、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有要求,政府雷厉风行抓落实、作表率,着力建设忠诚型政府。 坚决做到勤政为民。利民之事,丝发必兴。我们将牢记政府前面“人民”二字,始终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努力把政府工作做得更好、更实、更贴近群众的心。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带头厉行节约,把宝贵资金最大限度用于改善民生。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夙夜在公、勤勉工作,着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坚决做到实干争先。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我们将坚持以实干实绩论英雄,把全部精力用到干事创业上,弘扬唯实惟先、善作善成的团队文化,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强化“没有走在前列也是一种风险”的忧患意识,只争朝夕、埋头苦干,以钉钉子精神抓重点、破难点、出亮点,推动各项工作“干就干最好、争就争一流”,着力建设实干政府。 坚决做到依法履职。令在必信,法在必行。我们将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自觉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支持监察监督和司法监督,加强365bet在线体育投注网_365平台拒绝提款怎么办_bte365体育和统计监督,让每一项行政行为都依法依规、公正透明,着力建设法治政府。 坚决做到廉洁从政。清廉是福,贪欲是祸。我们将深入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坚定不移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锲而不舍纠治“四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规范权力运行,强化制度约束,让守纪律、讲规矩成为政府工作人员的自觉行动,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着力建设廉洁政府。 各位代表!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勇担“两个率先”历史使命,继往开来、勇毅前行,奋力打造共同富裕典范城市,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作者: 市政府办公室 信息来源: 市政府办公室 |
|
|